最為多見的胰腺惡性腫瘤。起病隱緩,惡性程度較高。常見癥狀是上腹部疼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黃疸等,但是早期缺少特異的臨床表現,不易及時發現,待到晚期時,每因已有轉移而不能手術切除,預後很差。

  中國胰腺癌的發病率尚無確實的統計資料,20世紀後期有逐漸增高的趨勢。據上海市的統計資料,1977年的人群發病率為1963年的3倍多,約占全身各種腫瘤的1~4%,居惡性腫瘤的第9位。本病患者以中年以上的男性居多,男女患者之比約為(1..5~2):1,30歲以下罹患本病者非常少見,年齡大於60歲者患本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增高8~10倍。

  大約50~70%的胰腺癌發生於胰頭部,發生於胰體和胰尾部者大約分別為20%和10%。不過,有一部分病變彌散全胰,不易辨別其起源部位。

  胰腺癌大多起源於胰管上皮細胞(占80~90%),發源於胰腺腺泡細胞者隻占10%左右。另有少數患者的癌細胞混合起源於腺泡和胰管,或來自胰腺結締組織,也有一部分癌細胞起源不能確定。

  病因 未明。本病患者常合並有慢性胰腺炎或糖尿病,但是後二者與前者無明確的因果關系。有些學者認為吸煙、飲酒、高脂高蛋白質膳食、咖啡以及某些化學物質(如亞硝酸鹽)與胰腺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然而均無足夠的論據。

  臨床表現 主要是上腹痛、消瘦和黃疸,與腫瘤的部位、病程的早晚、膽管胰管受阻的程度以及有無轉移和轉移的范圍等因素有很大關系。由於胰腺癌好發於胰頭部和主要起源於胰管上皮,胰管和總膽管常常受阻,使管腔內壓力增高,遠端胰管擴大扭曲,膽管擴張,膽囊增大,因此胰頭癌的早期癥狀常為非特異性的上腹隱痛、飽脹不適、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等。隨著病情的發展,上腹痛進行性加重。當腫瘤壓迫侵蝕腹腔神經叢時,患者常有腰背痛,仰臥位時加重,坐立或上身前傾時可以減輕,胰頭癌容易壓迫和侵蝕總膽管下端,所以阻塞性黃疸是胰腺癌的常見癥狀之一。不過,胰體胰尾癌因離膽管較遠,所以早期時可無明顯癥狀,也很少發生黃疸,胰腺癌所致的黃疸屬梗阻性,常伴皮膚瘙癢,少數病例的黃疸雖可波動,多數患者呈進行性加重。

  胰腺位於腹膜後,周圍沒有厚實的包膜,胰腺癌生長較快,容易直接蔓延到十二指腸、胃、結腸等鄰近器官而出現胃腸道癥狀,如不規則腹痛、嘔吐,少數病例可出現消化道出血。

  胰腺癌患者的主要體征是上腹部壓痛和黃疸,但早期可無明顯體征。大約50%有明顯黃疸的患者可觸到腫大的膽囊。大約60%患者的肝臟腫大,肝大的原因主要由於肝內膽汁淤滯或腫瘤轉移所致。胰腺位於上腹深部,所以一般不易觸及腫塊。晚期的胰體胰尾癌,有時可被摸到。

  診斷 在起病初期可沒有癥狀或隻有上腹不適等非特異癥狀,因此早期診斷存在一定困難。中年病人有不明原因的上腹脹痛、消化功能障礙等癥狀時,應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胰腺癌患者的血清膽紅素、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肽酶水平常增高。常用的診斷方法中除這些生物化學測定外,主要有下列幾方面:①B型超聲檢查常作為初篩手段,約70%以上患者顯示胰腺局限性腫大及胰管膽管擴張。②經內窺鏡胰膽管逆行造影(ERCP)檢查,根據膽管和胰管狹窄、移位、突然變細或中斷等特征而作出診斷。此外,用ERCP還可收集胰液,作細胞學檢查,有些學者報告陽性率可達60~70%。③電子計算機 X射線斷層成像(CT)可顯示腫瘤部位的胰腺有不同程度的腫大,對胰腺癌的診斷有較大的幫助。④在 B型超聲引導下經皮細針胰腺穿刺,作細胞學檢查。此法簡單安全,陽性率可達80%。⑤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也是重要的診斷方法之一,其陽性率與腫瘤的部位有關。如以促胰液素刺激試驗為例,胰頭癌的陽性率約95%,胰體癌為80%,胰尾癌為70%左右。⑥檢測血清中胰腺癌相關抗原、胰腺胚胎抗原或其他免疫學指標,陽性率50~80%不等。不過,這些免疫學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不夠理想。

  治療 主要為手術切除,化學藥物或放射治療的效果很差。尚缺乏確實的早期診斷方法,相當多的患者在明確診斷時,病程已屬晚期,不能進行手術切除。中國胰腺癌的手術切除率大約25%左右。術後腫瘤復發率也相當高,5年生存率低於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