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療消化性潰瘍、胃癌和其他一些胃部疾病經常施行的手術。根據切除胃的範圍,手術分為兩大類,即胃部分切除術和全胃切除術。

  胃部分切除術 根據胃切除量的多少又可分為胃竇切除術、半胃切除術和胃次全切除術。胃竇位於胃的遠側部,在幽門和胃體部之間,和胃體部在大體解剖上無明確的分界標誌,而半胃切除可按胃的血管分佈準確定位,雖然難免要切除少量胃體部,但有把握將胃竇全部切除,所以可視為為同一種手術。這種手術的目的是治療消化性潰瘍,但若為瞭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尚需同時進行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才能治愈。

  胃次全切除術又稱胃大部切除術,切除胃近幽門側的大部分,切除量占全胃的2/3以上,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有效手術,也是中國治療消化性潰瘍最常采用的一種手術。治療胃的惡性腫瘤,則切除范圍需包括胃各附屬淋巴結及大小網膜,這稱為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若胃癌特別是胃竇部癌已有遠位轉移,但原發腫瘤合並出血、穿孔或梗阻,腫瘤本身又未侵及鄰近重要器官如肝門、胰腺、大血管等,仍可行胃大部切除,這稱為姑息性胃大部切除術。若胃癌侵及大部胃體,或已侵犯賁門,則不宜行姑息性切除手術。

  胃部分切除後必須重建胃腸之間的通道。奧地利人T.比爾羅特在1881年設計將殘胃和十二指腸直接吻合,後人稱之為比爾羅特氏Ⅰ式手術,1885年比爾羅特又采用另一種重建方法,封閉十二指腸殘端,將殘胃和近端空腸吻合,稱之為比爾羅特氏Ⅱ式手術(見圖)。以後一些外科學傢又在比爾羅特氏Ⅱ式手術的基礎上設計瞭多種不同的吻合途徑和吻合方式,如結腸前、結腸後、近端空腸對胃大彎、近端空腸對胃小彎等,大量臨床資料證明,各種手術方法的效果並無明顯區別,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和手術醫生的習慣選用。

  全胃切除術 將整個胃臟全部切除,然後將食管和空腸袢或十二指腸殘端吻合,也可用某段帶蒂的腸管移至其間做代胃術,一般選用橫結腸,全胃切除術適用於胃底或高位小彎潰瘍、賁門附近的胃癌、廣泛浸潤的胃癌、頑固性高酸的胰源性潰瘍等,臨床上采用全胃切除術的機會遠較胃部分切除術為少。

  手術後並發癥 若病人非年邁,沒有其他重要臟器的疾病,體質較好,胃部分切除術一般沒有危險。中國非急診手術的死亡率已降至1%左右,但仍有10%左右的並發癥。全胃切除術因手術范圍廣泛,技術比較復雜,有5~10%的手術死亡率,術後並發癥在20%以上,並發癥的種類和胃部分切除術相似,但程度更為嚴重。

  早期並發癥 目前已不多見,總的發生率為5%以下:①吻合口出血。常發生在胃部分切除術後24小時之內,多由於殘胃斷端的胃壁血管止血不完善之故,發生率1.5%左右。②吻合口梗阻。一般系由於吻合口的水腫所致,通過禁食或洗胃絕大多數可漸恢復通暢。若術後一個月仍有梗阻,應考慮是否吻合口過小或存在其他機械性梗阻原因。③十二指腸殘端瘺。見於比爾羅特氏Ⅱ式手術後,與十二指腸殘端閉合不滿意或近端空腸腸袢有梗阻,致使十二指腸內壓力過高有關。多發生於術後10天之內,目前發生率已不足1%。一旦發生,則應急診手術充分引流。為嚴重並發癥,死亡率高達40%以上。④吻合口瘺。偶見於比爾羅特氏Ⅰ式手術後,尤易發生於全胃切除後,如註意吻合技術,保持吻合口無張力和良好的血循環,一般可以避免發生。⑤急性胰腺炎。發生原因與術中損傷胰腺,以及比爾羅特氏Ⅱ式手術的近端空腸袢不夠通暢,管腔內壓力增高,致使十二指腸液返流到胰管有一定關系。發生率雖然不到1%,但如發展為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死亡率可高達50%。

  晚期並發癥 胃部分切除後必然會造成胃容量減少,胃切除量越多,胃容量減少越嚴重,全胃切除則完全喪失胃的功能。此外,不論何種胃切除術,幽門括約肌功能均難以保留,除比爾羅特氏Ⅰ式手術外,其他各種手術均使胃十二指腸和近端空腸失去生理的連續性。晚期並發癥大多和上述後遺的病態有關。病人手術恢復飲食後,應註意少量多餐,摸索適合自己情況的飲食規律,可減少晚期並發癥的發生。①傾倒綜合征。幽門括約肌喪失後,胃排空失去控制,食物迅速進入近端空腸而引起一系列癥狀,主要是心血管癥狀和胃腸道癥狀。進食後10~20分鐘即出現心悸、面色潮紅或蒼白、頭暈、乏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甚至虛脫等癥狀,平臥不久即可緩解,發生的原因是食物“傾倒”入近端空腸,高滲狀態的食糜將大量的細胞外液吸收至腸腔,導致血容量的驟然減少以及空腸的突然膨脹,引起內臟神經反射所致。癥狀的發生與殘胃保留的多少、吻合口大小和病人的精神類型有關。術後早期傾倒綜合征的發生率可達20%,但多數可逐漸好轉或自愈。②低血糖綜合征。或稱晚期傾倒綜合征,癥狀相似,但發生在進食後3~4小時,由於食物過快地進入空腸,碳水化合物被吸收後使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多量胰島素,繼而導致血糖過低而產生癥狀,發生率5%左右。③營養障礙。胃容量減少使進食不足,食物在上消化道運行過快,又影響吸收,常使病人體重不能維持,但實際上病人都能逐漸適應而使體重保持穩定。有時還可出現脂肪下痢。此外,因攝入的鐵不能在上部空腸充分吸收,可發生缺鐵性貧血。極少數病人因胃切除後壁細胞減少,其所分泌的抗貧血內因子缺乏,維生素B12不能與之結合而被吸收,數年後發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④慢性近端腸袢梗阻。見於比爾羅特氏Ⅱ式胃部分切除術,由於近端腸袢或稱輸入腸袢過長,或者是近端腸袢過短,因牽扯在吻合處發生折角,均影響近端腸袢排空,當腸袢內容物存留到一定量時,內壓增高,腸蠕動增強,內容物即突然排入殘胃內,引起大量嘔吐膽汁樣液體。由於技術上的改進,已很少發生。⑤堿返流性胃炎。幽門失去功能後,十二指腸內的堿性液體及膽汁容易發生返流。多數病人並無不適,少數病人則出現胃炎癥狀。⑥殘胃癌。指良性疾患做胃部分切除後殘胃原發癌,而非惡性疾患的術後復發。常發生在術後10年以上,可能與堿返流性胃炎有關。比爾羅特氏Ⅱ式術後殘胃炎發生率遠較Ⅰ式為高,但對殘胃癌的發生率各傢報告不一,由1~10%。⑦返流性食管炎。見於全胃切除術後,病人常感燒心、胸骨後不適,甚至吞咽困難。久之可繼發食管下端及吻合口狹窄。

  

參考書目

 鄭芝田主編:《胃腸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6。

 黃傢駟:《外科學》,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