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發聲時的音高、音色和音量變得低沉無力、撕裂、粗嚦、單調或刺耳。是喉病常見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

  病因 正常發聲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聲門閉合和聲帶振動。因此任何影響聲門閉合和聲帶振動的病變均可致嘶啞。嘶啞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與全身或局部疾病有關,但是兩者很難截然分開。全身疾病往往通過喉的改變引起嘶啞,局部病變又常與全身病變有關。

  青春期發聲聲改變稱變聲或破聲,戲曲界稱“倒倉”。變聲是一種生理現象,但由於聲帶肌功能不協調等局部因素、神經精神性和感覺中樞等各種全身因素,可產生晚期變聲、延期變聲和不全變聲。

  癔癥引起的嘶啞是一種功能性病變,患者的發聲功能實際上是正常的,但不能發出正常的聲音,治療方法應解除精神方面的原因或給予暗示。

  因呼吸障礙而影響發聲者稱呼吸性發聲困難,由肺內占位病變、肺氣腫、哮喘和心血管病引起。此時呼吸強度普遍減弱。

  與內分泌有關的聲病可由月經、妊娠、更年期和絕經期、排卵抑制劑、肢端肥大癥、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腎上腺功能減退、性腺功能減退、雌雄間性等引起。

  多種喉病均可產生嘶啞,並可能是某些嚴重喉病唯一早期癥狀,如聲帶癌、喉癌。

  細菌或病毒感染、鄰近器官感染蔓延、變態反應、有毒氣體刺激以及燥熱、發聲過度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喉炎是嘶啞常見的原因。表現為聲帶充血、水腫,甚至增生、肥厚或萎縮,可有幹痂和分泌物附著。聲帶息肉是長在聲帶表面或邊緣的良性新生物,多呈光滑、半透明、灰白色、帶蒂。其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炎癥、慢性刺激和體質因素有關。聲帶小結多發生於聲帶前中1/3 交界處,多由聲門緊張、負擔過重引起,常見於噪音工作者(見喉部疾病)。

  喉上神經、喉返神經及迷走神經麻痹引起的聲帶麻痹也是嘶啞的常見病因之一。喉肌病變、喉關節病變均可引起嘶啞(見喉麻痹)。

  嗓音職業病是指演員、教員以及一切以嗓音為職業的工作者所發生的喉病,嘶啞為其主要癥狀。包括急性、慢性發聲過度引起的聲帶充血、水腫、小結和息肉等。除過度發聲和發聲方法不當外,環境因素、生活習慣、全身狀況和心理因素也有一定關系。治療以糾正發聲方法,防止過度發聲為主。

  檢查方法 出現嘶啞應及時檢查,尋找病因。局部檢查包括間接喉鏡、直接喉鏡、纖維喉鏡、電子動態喉鏡、聲譜儀、喉肌電圖、高速攝影檢查等。

  治療 消除引起嘶啞的病因。提高身體素質,預防感冒,戒煙酒,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大聲、過度講話,勿食過冷過熱食物,避免直接吸入刺激喉粘膜的蒸汽和有害氣體,多呼吸新鮮空氣。嗓音工作者應加強訓練,掌握正確的用聲方法,註意歌喉保健,避免濫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