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前列腺的惡性腫瘤。在歐美各國是男性常見的腫瘤,占男性腫瘤死亡的第2位。多發生在50歲以上,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中國的發病率遠低於歐美各國,但隨著長壽、診斷技術的提高以及環境改變,中國的前列腺癌已較多見。日本和東南亞國傢發病率亦低。

  病因 病因不明,惟與工業致癌物質及吸煙無關。前列腺良性增生及炎癥皆非癌前期病變。前列腺癌的發展受性激素的影響,雄激素促使其生長,血清酸性磷酸酶增增高和雌激素對其有抑制作用。

  病理 前列腺癌多數是腺癌,少數是粘液癌、移行上皮癌和鱗狀上皮癌。多發生在前列腺外周帶,前列腺增生時偶然發現的偶發癌可起源於移行帶。有的表現為多中心性。直接蔓延至尿道、膀胱頸、精囊及膀胱三角。盆腔淋巴結轉移至閉孔──腹下淋巴結群及骼外淋巴結群。骨轉移依次為骨盆、腰椎、股骨、胸椎及肋骨。內臟轉移至肺及肝。

  腺癌組織切面均勻緊密,輕度顆粒性,白色或灰白色。鏡下見分化良好者細胞呈立方形或圓柱形,核深染,胞漿淺色,細胞界限清晰,排列成小腺泡型,與間質界限清楚。分化不良者不成腺泡型,胞漿染色深,細胞多形態,界限不清,核分裂多。

  前列腺癌的分期 前列腺癌的分期目前更加精確,M.A.惠特莫爾(1956)根據直腸指檢、血清酸性磷酸酶及骨轉移將前列腺癌分為四期,未包括病理及手術所見,沿用20餘年。以後將其擴充為七期,因病變的發展與淋巴結轉移關系密切,故此分期很重要(見表)。

前列腺癌分期及淋巴結轉移發生率

  臨床表現 主要為排尿梗阻癥狀,如排尿發動慢,尿流細及夜尿多。不並發前列腺增生者可無排尿梗阻癥狀。約5%患者以轉移癌為主訴癥狀,如骨轉移引起局部疼痛,肝轉移可查到上腹部腫塊,晚期可有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咳嗽,胸痛等。

  診斷和鑒別診斷 首先為直腸指檢發現腫瘤,繼以組織活檢證實,其餘方法在於肯定腫瘤分期以便選擇治療方案。指檢早期為局限性硬結節,晚期則腺體腫大、堅硬、結節性、腺體固定,頗易識別,指檢時註意有無直接蔓延。攝制胸、腹及盆腔 X射線平片有助診斷。

  骨骼X射線檢查包括骨盆、腰椎及股骨,多數為生骨性變化,骨質陰影密度增大,骨小梁消失。使用 85Sr及99mTc作骨掃描比之X射線檢查更為準確。

  活組織檢查:從會陰部作前列腺穿刺活檢陽性率可達70~80%,亦可經直腸穿刺針吸細胞學檢查。

  化驗:血清酸性磷酸酶測定對前列腺癌的診斷甚為重要,當病變超出前列腺包膜或有轉移時,75%患者血清酸性磷酸酶增高(正常1~5金-阿姆斯特朗二氏單位或0.5~2博丹斯基氏單位),使用抗雄激素治療後可下降至正常水平。骨骼轉移生骨反應使血清堿性磷酸酶增高(正常5~13金-阿姆斯特朗二氏單位,2~4.5博丹斯基氏單位)用雌激素治療後亦降低。近年應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PSA)及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使血清診斷前列腺癌大為提高,尤其是PSA已居主導地位。

  超聲聲像圖、電子計算機體層攝影(CT)及磁共振(MRI):超聲波檢查,局限性前列腺癌內部回聲不勻,大的前列腺癌顯示腺體輪廓不規則及包膜缺損。超聲波檢查診斷準確率達85~90%。CT檢查及磁共振檢查診斷率與超聲檢查相似,亦不能識別早期前列腺癌,但仍不失為較理想的非浸入性的檢查,盆腔淋巴結轉移,膀胱底部及精囊受浸潤的檢查方法,尤以膀胱底部受浸潤是前列腺癌超出包膜的象征。

  淋巴系統造影術:診斷淋巴結轉移的標準率可達75~80%,轉移瘤直徑小於0.5cm者不易發現,足部淋巴造影不能使骼內淋巴結顯影,一般不用作前列腺癌的常規檢查。

  治療 根據分期選擇療法。A期前列腺癌為無臨床癥狀,在前列腺增生手術標本中病理檢查偶然發現的病灶。一般預後較好。A1期患者每年隨訪1次,不作其他治療。A2期癌若不治療有可能繼續發展,應嚴密隨訪。B期癌約占初診患者中15~20%,B1期患者年齡小於70歲者適宜作前列腺根治切除術,同時作淋巴結切除術,治愈率約75%,根治手術主要合並癥為陽萎及尿失禁。P.C.沃爾什創立保留神經的前列腺癌根治手術,可使多數病人術後保留勃起功能,現已廣泛推廣。B期癌亦可選用放射治療,巴格肖(1978)報告用外部放射療法,B期癌5及10年生存率各為75%及47%,C期癌為52%及28%。放射治療合並癥較輕。有的學者用125I作組織內放射,適應癥為較小及分化較好的腫瘤,比根治性手術簡便易行,合並癥少。

  關於恥骨後125I組織植入及雙側淋巴結切除術,格羅斯曼等(1982)報告效果滿意,B期及C期癌的五年生存率大致為90%及75%。125I組織內放射控制局部病變的能力,據一組報道放射後12~18個月,33%組織活檢腫瘤陽性,19~36個月後13%陽性。B期患者不使用激素治療。目前125I組織內治療可經超聲指引將125I針插入前列腺內。

  C期癌約占初診患者中的40%,常已浸潤精囊,60%患者有淋巴結轉移,生存率常不及五年,局部放射治療及根治手術隻能控制局部病變,故以外部放射治療為宜。激素治療不能提高生存率,但可使局部病變發展緩慢及血清酸性磷酸酶下降。

  D期癌,已超出前列腺包膜發生淋巴結轉移,約占初診患者中50%,適合用激素及化學療法。前列腺癌約80%依賴激素治療,抗雄激素治療可改善局部病征及周身情況,骨轉移或肺轉移陰影消失,良好反應大多隻能維持1~2年。目前睪丸切除術仍為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和有效的治療方法,無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乙烯雌酚(DES)用量每日1mg臨床證實有效,但DES將增加心血管病,亦引起女性乳房及陽萎。抗雄激素治療尚可應用促黃體釋放激素的類似物即LHRH-A,可達到藥物去睪水平。抗雄激素藥物醋酸環丙孕酮和氟硝丁酰胺可同時抑制睪酮和腎上腺產生的睪酮前體,亦可用於治療前列腺癌。

  對常規激素無效的腫瘤,常試用各種化療藥物,5-FU,環磷酰胺,順鉑,阿黴素及羥基尿等皆有部分療效。

  雌氮芥系雌二醇與氮芥結合體,雌激素部分指引此藥進入前列腺,具有細胞抑制及輕度雌激素作用,用量280mg每日2次,約半數患者有效,適應癥為激素治療無效及分化不良的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