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隋朝大業七年(611)爆發,持續13年,推翻隋王朝統治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

  起義的爆發和發展 隋煬帝楊廣統治殘暴,驕奢荒淫,連年大興土木,對外不斷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於是爆發瞭農民大起義。

  大業七年,楊廣徵集大批士兵準備進攻高麗時,鄒平(今山東鄒平西北)人王薄在長白山(今鄒平南)率眾起義,避征役者多多往歸附。同時在山東、河北地區起義的,有孫安祖、張金稱、高士達、竇建德等。九年,起義范圍擴大,起義軍每支發展到幾萬至10餘萬人。是年六月,隋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舉兵反隋,進圍東都洛陽;雖很快被擊敗,但隋統治集團的分裂,卻有利於農民起義的發展。此後兩三年間,農民起義便席卷全國。先後起義的農民軍約百餘支,人數達數百萬。起義軍在同隋軍作戰中,雖屢遭挫折,但散而復集,並逐漸由分散走向聯合。大業十二年後,形成瞭三支強大的起義軍,即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淮的杜伏威、輔公祏軍。

  三大支起義軍的重要作戰和隋的滅亡

瓦崗軍的作戰 該起義軍原由韋城(今河南滑縣東南)人翟讓在瓦崗寨(今滑縣南)發動起義而組成,士眾多為漁獵手,勇武善戰。十二年十月,曾跟隨楊玄感起兵的隋朝失意貴族李密,投奔瓦崗軍。李密說服附近的起義軍與瓦崗軍聯合,並向翟讓提出席卷二京(長安、洛陽)、誅暴滅隋的主張。瓦崗軍采納李密建議,決定首先攻占滎陽(郡治今鄭州),獲取軍糧,然後再圖進取。同月,翟讓率軍向西攻破金隄關(今河南滎陽東北)和滎陽郡所屬大部縣城。楊廣派張須陁為滎陽通守,領兵2萬前往鎮壓。瓦崗軍用李密之計,利用張須陁輕視起義軍的驕狂心理,事先分兵千餘人埋伏於滎陽大海寺北樹林中;交戰時,誘敵進入伏擊區,翟讓、李密等合軍圍攻,大破隋軍,殺張須陁,使河南郡縣官吏為之喪氣。十三年二月,瓦崗軍又按照李密的謀劃,乘楊廣已去江都(今揚州),洛陽守備空虛,以7000之眾,一舉襲占距洛陽百餘裡的洛口倉(又名興洛倉,在今河南鞏縣東北)。起義軍開倉濟貧,深得民眾擁護,隊伍迅速壯大。隋東都留守越王楊侗為奪回洛口倉,派虎賁郎將劉長恭等率步騎2.5萬自洛陽東進,又令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自虎牢(今滎陽汜水鎮)襲擊瓦崗軍側後。瓦崗軍偵知隋軍計劃,佈置精銳,以逸待勞,在石子河(今鞏縣東南)大敗劉長恭軍(裴仁基誤期未到),聲威大振。

隋末農民起義戰爭

  瓦崗軍接連取勝,翟讓便推李密為主,稱號魏公,在洛口建立政權。趙、魏(今河北西南部、山西大部及河南北部一帶)以南,江淮以北的起義軍紛紛響應並多往歸附,隋鞏縣縣長柴孝和、鎮守虎牢的裴仁基等獻地請降,瓦崗軍很快發展到數十萬人,控制瞭河南地區大部郡縣。同年四月,瓦崗軍進逼洛陽,擊敗隋將段達等部7 萬人,兩度襲占洛陽城北的回洛倉。起義軍發佈檄文,列舉隋煬帝十大罪狀,號召各地官民共同討伐。五月,楊廣命關內兵東援洛陽。瓦崗軍戰鬥失利,退回洛口。六月,再次奪取回洛倉。九月,又攻占黃河北岸的黎陽倉,進一步擴大瞭起義隊伍。楊廣為瞭保住洛陽,命江都通守王世充等率勁兵北上增援。王世充指揮10餘萬隋軍在洛水附近與瓦崗軍多次交戰,相持百餘日。十四年正月洛水南一戰,王世充大敗。瓦崗軍乘勝再次進逼洛陽,占據金墉城(今洛陽東),繼以30萬之眾屯於北邙山(今洛陽北),南逼上春門。但由於洛陽城堅,久攻未克。

  竇建德起義軍的作戰 在瓦崗軍不斷獲勝的同時,竇建德起義軍轉戰於河北中部。竇建德原在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高士達起義軍中任司兵。大業十二年十二月,隋涿郡通守郭絢率兵萬餘人進攻起義軍。高士達推舉竇建德為軍司馬,指揮反擊。竇建德計誘郭絢至長河(今山東德州東),乘其無備,突然進襲,大敗隋軍,斬郭絢。不久,高士達戰亡,竇建德率領起義軍繼續戰鬥,隊伍發展到10餘萬人。次年正月,在樂壽(今河北獻縣)建立政權。七月,隋左禦衛大將軍、涿郡留守薛世雄奉楊廣之命,率精兵3萬南下馳援洛陽。隋軍進至河間(今屬河北)七裡井時,竇建德選精兵數千埋伏於河間南水澤中,故意撤走各地軍隊,假裝逃走。當隋軍不加防備時,竇建德率勇士數百人,乘黎明大霧突襲隋營。隋軍大潰,自相踐踏,死傷甚眾,薛世雄僅帶數十騎逃回涿郡(今北京西南)。河間之戰,削弱瞭隋王朝在北方的統治力量,有力地支援瞭瓦崗軍。後來,起義軍占有河北許多郡縣。

  杜伏威、輔公祏起義軍的作戰 杜、輔二人於大業九年聚眾起義,先進入長白山,後向淮南發展,合並苗海潮等幾股起義軍,殲滅前來鎮壓的隋軍,聲勢日盛。十二年進屯六合(今屬江蘇)。次年正月,楊廣派右禦衛將軍陳稜率宿衛精兵8000攻打江淮起義軍。陳稜深知杜伏威勇猛善戰,堅壁不出。杜伏威用激將法激怒其出戰,然後奮力沖殺,大敗陳稜。繼而乘勝攻占高郵(今江蘇高郵北),進據歷陽(今安徽和縣),控制瞭淮南、江北各縣,嚴重威脅著當時楊廣所在的江都。

  瓦崗軍等三大支起義軍,在各地其他起義軍的配合下,不斷殲滅和擊敗隋軍主力,占領瞭河北、山東、河南及江淮等廣大地區,隋王朝土崩瓦解。隨著農民起義鬥爭的高漲,不少地方官吏豪強也乘機起兵反隋,紛紛割據一方。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後不久,便乘虛進占長安(今西安)。十四年三月,隋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在江都縊殺瞭隋煬帝,隋亡。

  起義軍的失敗 在有利形勢下,瓦崗軍卻出現瞭內爭,在軍事上也因久頓洛陽堅城之下而失去瞭發展機會。大業十三年十一月,李密懷疑翟讓要奪權,竟謀害瞭翟讓。後又重用隋朝降官降將,不愛惜士卒,致使部眾逐漸離心。次年四月,宇文化及率軍10餘萬人北上至河南地區。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瞭唐朝;隋朝的殘餘勢力楊侗也在洛陽即帝位(史稱皇泰主)。此時,李密未能利用楊侗與宇文化及之間的矛盾,反為楊侗所利用。當楊侗派人招降李密時,李密為瞭避免兩面受敵,竟接受瞭楊侗的官封,調集精兵專擊宇文化及軍。七月,瓦崗軍與宇文化及軍大戰於童山(今河南浚縣西南)下。這次作戰,瓦崗軍雖取勝,但勁兵良馬多死,實力大為削弱。九月,竊取瞭洛陽軍政大權的王世充乘機進攻,瓦崗軍在不利情況下與之決戰,結果敗於偃師(今屬河南)。李密率餘部2萬人入關中投降李淵。不久,又離唐以圖再舉,為唐將盛彥師所殺。

  瓦崗軍失敗後,農民戰爭仍在延續。唐武德二年(619)春,竇建德攻破聊城(今山東聊城東北),擒殺瞭宇文化及,接著又攻下許多州縣。但他曾遣使去洛陽朝見皇泰主楊侗。三年七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的王世充,王向竇建德求救。竇擔心唐滅王後將危及自己,遂於四年三月率軍10餘萬人前往援救,被李世民軍阻擊於虎牢以東。

  竇建德未采納部下關於轉攻河東以威脅關中的正確意見,於五月戰敗被俘,後遭殺害。同年七月,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在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舉兵再起,曾兩度恢復瞭竇建德軍原所占之地。六年正月,兵敗被殺。江淮起義軍首領杜伏威於武德二年降唐後,六年八月,輔公祏在丹陽(今南京)打起反唐旗號。但此時全國大部地區已為唐軍所有,輔公祏僅據江南一隅,已很難再和唐軍相抗衡。七年三月,輔公祏敗亡。至此,隋末以來農民起義戰爭基本結束。

  隋末農民起義規模巨大,起義軍作戰勇猛,指揮靈活,采取攻其不備、誘敵輕進、以逸待勞、迂回奔襲等謀略和戰法,節節獲勝,擊敗瞭隋軍主力,摧毀瞭隋王朝統治。但由於起義軍在後期模糊瞭鬥爭方向,在戰略上和作戰指導上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不善於利用敵對勢力之間的矛盾,加之有的起義軍內部團結受到損害,以致先後均遭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