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時代發生的世界規模的國傢集團之間的戰爭。戰爭範圍涉及眾多的國傢和地區,涉及全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戰爭的結局,要對世界形勢產生重大影響。

  早在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前夜,F.恩格斯就分析瞭歐洲各國空前的軍備競爭制度,預見到可能發生空前規模、空前劇烈的世界戰爭。帝國主義在歐洲形成同盟國(德、奧、意)和協約國(英、法、俄)兩大軍事集團以後,雙方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於1914~1918年爆爆發瞭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有33個國傢參戰,戰火遍及歐、亞、非三洲,卷入戰爭的人口達15億以上。由於世界經濟危機加劇瞭帝國主義的各種矛盾,1939~1945年又爆發瞭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大戰,開始於法西斯國傢挑起的非正義的掠奪戰爭,最後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的勝利宣告結束。參加戰爭的有德、意、日等軸心國和中、蘇、美、英、法等同盟國共60多個國傢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卷入戰爭,戰火遍及世界大部分地區,給人類造成空前的災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愈演愈烈,新的世界大戰的危險依然存在。但是,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反對戰爭的力量的增長將超過戰爭力量的增長,將可能在較長的時間內制約著新的世界大戰的發生。超級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也起著互相制約的作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新的世界大戰,並同全世界人民一道,為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進行不懈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