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火炮發射的彈藥。一般由彈丸和發射裝藥兩部分組成(圖1)。

圖1 炮彈的典型結構

  結構 彈丸是炮彈的戰鬥部,通常由引信、彈體及裝填物構成。線膛炮炮彈的彈彈體上壓有彈帶,發射時彈帶嵌入膛線,使彈丸高速旋轉,保證彈丸飛行穩定;滑膛炮炮彈通過尾翼裝置實現飛行穩定。引信是使彈丸適時起爆以充分發揮其戰鬥作用的控制裝置。彈丸裝填物常為炸藥、煙火藥或其他物質,用以毀傷目標或達到其他戰術目的。

  發射裝藥由發射藥、藥筒、底火及其他輔助元件組成。發射藥是發射彈丸的能源,制成片狀、帶狀、圓環狀、管狀或粒狀。藥筒用來安裝底火,盛裝發射藥和其他輔助元件,平時保護發射藥不受潮濕和損壞,發射時密閉火藥燃氣。在某些無坐力炮彈的藥筒上開有許多排氣孔,以便發射時泄出一部分火藥燃氣從炮尾向後噴出,實現火炮無後坐。底火用來點燃發射藥。迫擊炮彈的底火和基本裝藥,裝在紙筒制成的基本藥管內,以保證附加藥包中的發射藥均勻一致地點火。輔助元件包括密封蓋、緊塞蓋、除銅劑、消焰劑、護膛劑和點火藥等。

  分類 炮彈按用途可分為主用彈、特種彈和輔助彈。主用彈是直接毀傷目標的炮彈,如殺傷彈、爆破彈、殺傷爆破彈、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燃燒彈、化學彈、榴霰彈、群子彈等。特種彈是利用特殊效應達到特定戰術目的的炮彈,如發煙彈、照明彈、宣傳彈、曳光彈、幹擾彈、電視偵察彈等。輔助彈是部隊訓練和靶場試驗等非戰鬥使用的炮彈,如演習彈、教練彈、空包彈以及各種試驗彈等。

  炮彈按配用炮種又可分為加農炮彈、榴彈炮彈、坦克炮彈、航空炮彈、高射炮彈、海岸炮彈、艦炮炮彈、迫擊炮彈和無坐力炮彈等。

  炮彈按裝填方式可分為定裝式和分裝式。定裝式炮彈的彈丸和藥筒結合成為一個整體,發射藥量固定不變,發射時一次裝入炮膛。也有可改變發射藥量一次裝填的半定裝式炮彈。分裝式炮彈根據有無藥筒又可分為藥筒分裝式和藥包分裝式。藥筒分裝式炮彈,發射時先裝彈丸再裝發射裝藥,其發射速度較慢,但能改變發射藥量以獲得不同的初速和射程。藥包分裝式炮彈沒有藥筒,發射時將彈丸、藥包裝藥和點火具分三次裝填,依靠炮閂來密閉火藥燃氣。這類炮彈通常口徑較大,但射速更慢。

  殺傷彈、爆破彈、殺傷爆破彈 依靠碰擊目標瞬間的動能和炸藥爆炸後產生的破片、沖擊波來毀傷目標的彈種。過去統稱為“榴彈”。從15世紀滑膛炮使用的球形彈,發展到19世紀線膛炮使用的卵形彈,進而演變為現代的遠射型彈,其毀傷效果、射程、精度都得到瞭很大提高。為瞭進一步提高毀傷效果,可選用威力大的炸藥和其他爆炸裝填物,改進裝藥結構和彈體材料,采用高瞬度觸發引信和近炸引信,使用各種預制破片、鋼珠、小鋼箭等,還有的采用子母彈等結構。提高射程可采用提高初速、改進彈形、旋轉脫殼技術、火箭增程技術和“底部排氣”技術等。

  穿甲彈 依靠彈丸的動能來擊穿裝甲的彈種。出現於19世紀60年代,最初主要用來對付艦艇裝甲。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坦克以後,穿甲彈在與坦克不斷的鬥爭中得到瞭迅速發展。最初是普通穿甲彈,彈體采用高強度合金鋼,隻裝少量炸藥,甚至不裝炸藥。半穿甲彈或穿甲爆破彈裝的炸藥較多。鈍頭穿甲彈和被帽穿甲彈可減少跳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瞭重型坦克,裝甲厚度達200毫米以上。為瞭對付這類厚裝甲目標,研制瞭一種帶碳化鎢彈芯的次口徑超速穿甲彈。由於彈丸重量輕、初速高、碳化鎢彈芯密度(14~15克/厘米3)大、直徑小、硬度高,因而著靶比動能(彈體著靶動能與橫截面面積之比)有瞭提高,能獲得較大的垂直穿甲深度。為瞭減少彈道速度降,提高穿甲有效射程,又出現瞭旋轉穩定式超速脫殼穿甲彈,出炮口後彈托自動飛離,帶彈芯的飛行彈體靠陀螺穩定飛向目標。為瞭能對付大傾角鋼甲和現代復合裝甲,20世紀60年代以後,著重研制瞭尾翼式超速脫殼穿甲彈,初速可達1300~1800米/秒,用合金鋼或高密度(~18克/厘米3)的鎢合金材料制成直徑為1/2.5~1/4倍口徑的桿狀彈體(圖2)。由於采用瞭尾翼穩定技術,長徑比可達12~20,因而能獲得很高的著靶比動能,穿甲威力得到大幅度提高。70年代采用瞭高強度、高韌性、高密度貧鈾合金制成的穿甲彈,具有更大的穿透能力和後效燃燒作用。

圖2 尾翼式超速脫殼穿甲彈的結構

  破甲彈 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首先使用破甲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破甲彈得到廣泛使用,後來逐漸成為反坦克作戰的主要彈種(圖3)。它利用炸藥爆炸的能量,使藥型罩(如紫銅罩)閉合轉化為高速的金屬射流(見終點彈道學)作用於目標,由於能量高度集中,因而侵徹力大。早期線膛炮用的破甲彈,因受彈丸高速旋轉的影響,破甲能力較低。因而普遍研制瞭尾翼穩定式微旋破甲彈,改進瞭裝藥結構,采用瞭旋壓雙錐罩和高能炸藥等。其靜破甲深約為藥型罩直徑的6~8倍。為瞭提高破甲彈的射程和精度,采用瞭末段制導技術,很快出現瞭打擊遠距離坦克群的子母破甲彈和末端敏感反坦克炮彈。

圖3 破甲彈的結構

  碎甲彈 這種彈在薄壁軟鋼彈體內裝有高猛度的塑性炸藥,在碰擊目標時彈體變形後破裂,炸藥產生塑性變形,並緊貼在鋼甲或混凝土表面爆炸,炸藥的能量直接以強沖擊波的形式作用於目標,使目標內部形成強應力波,並使其背面飛出若幹大小不等的“崩落”碎片,毀傷靶後(坦克車體內)人員或器材設備。碎甲彈雖不能使間隔裝甲或復合裝甲產生靶背“崩落”破壞,但還可起爆破彈的破壞作用。

  燃燒彈 亦稱縱火彈。彈內裝燃燒劑,用於引燃或燒毀目標;並對人、畜有殺傷作用。燃燒劑有集中性的和分散性的兩種,前者如鎂和鋁熱劑,可用來對付難燃目標;後者如黃磷,可用來對付易燃的大面積目標。黃磷的燃燒溫度較低,隻能引燃油料、幹草等易燃物。這種彈主要作發煙彈使用,隻有在特定場合(如叢林地帶)才利用其燃燒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著重研究自然燃燒劑,如利用鋯塊和猛炸藥的混合裝藥,在爆炸後拋射出高溫燃燒的鋯碎片,同時具有燃燒和殺傷作用;又如用三乙基鋁自燃燃燒劑裝填大口徑炮彈,可代替火焰噴射器和火焰燃燒炸彈。

  照明彈 內裝照明炬和吊傘系統的彈種。火炮發射後,時間引信在預定的位置引燃拋射藥,將被點燃的照明炬連同吊傘系統從彈底拋出,緩慢下降,照明劑發出強光,照亮目標區,以利於夜間觀察和戰鬥。隨彈丸口徑和結構不同,其發光強度從40萬~200萬坎德拉,發光時間30~140秒。照明炬和吊傘系統的下降速度4~10米 /秒。照明劑普遍采用鎂粉-硝酸鈉-合成樹脂系統。為瞭降低開傘失效率和吊傘的下降速度,可采用二次開傘或二次拋射結構。在旋轉穩定照明彈的照明炬上增加阻旋裝置,可降低照明炬的轉速,使硝酸鈉照明劑在燃燒時不掉熔渣(圖4)。

圖4 照明彈的結構

  發煙彈 亦稱煙幕彈。內裝發煙劑,爆炸後形成濃密的煙雲,可用作遮蔽煙幕或信號煙幕。發煙彈按其結構可分為:①爆炸式。通常彈內裝黃磷,有一個中心爆炸管,爆炸後,黃磷被分散自燃,迅速發煙(圖5)。②尾拋式。彈內裝幾個發煙罐(內裝含六氯乙烷的發煙劑)。在目標區近地空爆後,從彈尾拋出點燃的發煙罐,生成煙幕。有色煙幕信號彈內裝紅、綠、黃、紫等顏色的有色發煙劑,分辨距離可達3000米。還有一種爆炸式結構的有色煙幕目標指示彈,內裝有機染料和猛炸藥的混合物,爆炸後能顯示彈著點。

圖5 發煙彈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