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1783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美國獨立後稱州)反對宗主國壓迫、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戰爭。隨著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美利堅民族的初步形成,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加緊。特別是七年戰爭後,英國為彌補戰爭消耗,變本加厲地掠奪和壓迫殖民地人民,因而促使殖民地抗英運動從經濟、政治鬥爭發展到準備武裝鬥爭。1775年4月19日,駐波士頓英軍在前往康科特查抄殖民地軍火庫的途中,在列克星敦與殖民地民兵發生流血衝突,是為戰爭的起點。為瞭進行對英戰爭,第二屆屆大陸會議於6月14日決定建立各殖民地聯合武裝力量──大陸軍,並任命G.華盛頓為總司令;10月13日,還決定建立大陸艦隊。戰爭爆發時,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總人口達3000萬,工業發達,擁有正規陸海軍。但它進行的是非正義戰爭,不得人心;兵力不足,不得不收買外國雇傭軍;在地理上遠離本土作戰;統治集團內部在戰爭指導方針上分歧很大,在北美戰場上無統一指揮。北美殖民地人口有300萬,其中隻有約50萬人為擁護英王統治的“效忠派”;但各殖民地地方主義較嚴重,大陸會議的領導軟弱無力;正規陸海軍數量極少,主要依靠不脫產的民兵和短期服役的志願兵補充。然而殖民地進行的是正義戰爭,獲得國內革命人民和國外進步人士的擁護,並可利用英國與其宿敵法、西、荷諸國的矛盾。

  第一階段(1775~1778) 主戰場在北部。英方主動進攻,企圖迅速平息殖民地的反抗。總戰略是以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海,同時以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對進,打通尚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線,從而把反英最積極的東北部(即新英格蘭)諸殖民地孤立起來,然後對其他殖民地各個擊破。殖民地由於力量薄弱,除瞭戰爭初期一度遠征加拿大外,基本上處於防禦地位,采取避免不利決戰,積蓄力量,待機破敵的方針,同時積極爭取外援。1775年6月17日,裝備很差、未經訓練的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頓外圍邦克山戰鬥中英勇抗擊英國正規軍的輪番強攻,首次取得殲敵千人的戰果。1776年3月,W.豪指揮的英軍被迫從波士頓撤往哈利法克斯待援。同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告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8月底,豪率陸軍3.2萬人,在艦隊配合下進攻紐約。華盛頓在該地實有兵力約1.9萬人,分兵把口,以陣地戰對付英軍進攻,節節敗退,到11月底放棄瞭紐約地區,向新澤西退卻。豪占領紐約後即進入冬營。華盛頓利用英軍疏於戒備,於聖誕節和新年之夜奇襲特倫頓和普林斯頓得手,士氣大振。1776年後期,從加拿大南下的一支英軍,遭美軍阻擊後撤回加拿大過冬。1777年夏,J.伯戈因率領英軍7000餘人,再次從加拿大南下,企圖與豪會師,實現打通尚普蘭湖—哈得孫河谷、分割新英格蘭的計劃,但豪卻向南奪取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伯戈因孤軍冒進,終被美軍1萬人和遊擊隊圍困在薩拉托加,於10月17日投降。這次重大勝利扭轉瞭戰局,促使法、西、荷先後對英宣戰。美軍經過1777年福奇谷冬季整訓,戰鬥力有所提高。形勢的變化迫使英軍於1778年6月放棄費城。此後,北部戰事逐步進入僵局。

  第二階段(1779~1781) 主戰場在南部。英方利用南部“效忠派”較多,且地近英屬西印度群島等有利條件,遂將主力轉移到南部,企圖對南部諸州各個擊破,並依托南部沿海基地和紐約遏制北部。美方則力圖與法國陸、海軍配合,控制沿海要地,並大力開展遊擊戰,打破英方計劃。1779年秋,南部美軍統帥 B.林肯會同J.-B.-C.-H.-H.德斯坦率領的法艦隊圍攻南部英軍主要基地薩凡納,但攻擊受挫。1780年春,H.克林頓指揮英軍1.4萬人從陸海兩面包圍查爾斯頓,迫使林肯部(5600餘人)投降,這是整個戰爭中美軍最大的損失。事後,克林頓率英軍一部北上紐約,留下C.康沃利斯率8000人在“效忠派”配合下控制南部廣大內地和沿海,從而為南部民兵遊擊隊活動提供有利條件。大陸會議派優秀將領N.格林偕同D.摩根到南方開展遊擊戰。他們以小部隊襲擾、消耗和疲憊英軍,先後在考彭斯、吉耳福德等地痛擊英軍,拔除英軍據點,迫使英軍從內地向沿海撤退。1781年夏,康沃利斯集中南部英軍主力於弗吉尼亞半島上的約克敦。華盛頓決心圍殲該敵。為此,他一面派M.-J.-P.de拉法耶特跟蹤監視康沃利斯,一面爭取J.-B.-D.de羅尚博指揮的法國陸軍和F.-J.-P.德格拉斯率領的法國艦隊配合。為瞭迷惑英軍,華盛頓以少量兵力在紐約方向實施佯動。8月21日起,美法陸軍從紐約地區秘密南下弗吉尼亞,與當地美軍和先期到達的法艦隊會合。到9月下旬,美法聯軍1.6萬人(美9000人)從陸海兩面完成對康沃利斯(7000餘人)的包圍,陸上采取歐洲盛行的法國S.de沃邦攻擊法,以構築平行壕和火力襲擊相結合的方式對英軍主陣地步步進逼,逐漸縮小包圍圈。克林頓遲遲不予支援,10月19日康沃利斯投降。此後雙方按兵不動達兩年之久。約克敦的決定性勝利導致英內閣倒臺,新政府於1782年11月30日與美方達成停戰協議,次年9月3日雙方於巴黎簽訂最後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В.И.列寧稱這次戰爭為“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它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瞭道路,對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均有重大影響。美方充分利用瞭英方的弱點,發揮瞭革命戰爭的政治優勢。人民群眾為戰爭的勝利發揮瞭決定作用。大批黑人和外國志願人員作出瞭重要貢獻。遊擊戰顯示瞭巨大威力。未經嚴格訓練的美軍士兵善於利用地形地物自發地采用疏開隊形,各自為戰,往往使英國正規軍呆板的線式戰術無能為力。這種疏開隊形開後世散兵線戰術的先河,F.恩格斯稱之為“由於兵士成分的改變而產生的一種新的作戰方式”。同時美軍的經驗表明,嚴格的訓練和紀律也是十分必要的;正規軍同民兵、志願兵相結合的軍事制度在當時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