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各一部在河南省洛陽市,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攻堅戰。1948年3月初,西北野戰軍宜川大捷後,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為確保西安,急調駐守隴海鐵路潼關至洛陽段的裴昌會兵團西援,僅留青年軍第206師駐守洛陽。為策應西北野戰軍作戰,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休整,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位於襄城、禹縣、伊陽地區的華東野戰軍第3、第8縱隊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第9縱隊,由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統一指揮,發發起洛陽戰役。

  洛陽是中國古都之一,地扼陜、晉、豫3省要沖,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歷代兵傢所必爭。守軍築有永久性防禦工事,自詡為“金城湯池”。3月5日,解放軍開始北移。7日,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顧祝同發現解放軍有進攻洛陽的征候,命令位於平漢鐵路許昌、漯河地區的整編第47軍、第18軍,統歸陸軍總司令部鄭州指揮部主任孫震指揮,待命增援洛陽。整編第47軍主力北開鄭州,2個旅車運汜水、黑石關一線;整編第18軍向許昌集結。陳士榘、唐亮判斷整編第47軍不敢單獨行動,可能待整編第18軍趕到後,才齊頭並進向洛陽增援,遂決定采取速決手段,在其援軍到達前攻克洛陽,殲滅第206師,並以第3縱隊從東、北兩面包圍洛陽,由東關、北關攻城;第4縱隊從西、南兩面包圍洛陽,由西關、南關攻城;第8、第9縱隊擔任阻援,第9縱隊同時為戰役總預備隊。

洛陽戰役

  3月8日,第8縱隊襲占偃師,控制嵩山隘路;第9縱隊和太嶽軍區第5軍分區部隊襲占新安、澠池。攻城部隊於9日渡伊河、洛河,襲占洛陽四關。11日19時,未待外圍守軍完全肅清,即從四關同時發起攻城。當晚,第3縱隊第8師第23團突破東門城垣。其他3個方向攻擊未奏效。於是,第3縱隊將攻北門、東北門的部隊改由東門突破口入城,迅速向南門、西門、北門方向發展,與守軍展開激烈巷戰。12日午後,第4縱隊突破南門、西門城垣,會同第3縱隊對守軍實施分割包圍,殲滅瞭第206師主力,第206師餘部約5000人退守城西北角核心陣地。整編第18、第47軍在蔣介石嚴令督促下,於14日進抵口子鎮、府店、黑石關一線。第8縱隊在隨後東渡伊河的第9縱隊主力協同下,頑強阻擊援軍。攻城部隊於14日17時集中炮兵火力猛烈轟擊,繼以步兵勇猛沖擊,22時全殲核心陣地守軍。同時,城東北九龍臺守軍投降,城西發電廠守軍也被殲滅。

  此役,殲滅國民黨青年軍第206師等部共2萬餘人。洛陽戰役的勝利,提高瞭人民解放軍的攻堅能力,為爾後奪取其他城市提供瞭經驗。在此次戰役中,第3縱隊第8師第23團第1營首先突破東門城垣,華東野戰軍授予該營為“洛陽營”榮譽稱號。

  3月17日,國民黨援軍逼近洛陽,解放軍乃主動撤離該城。同年4月6日,陳(賡)謝(富治)集團再度攻占該城,使豫西、太嶽解放區連成一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登上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