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三大原則之一。處理軍政、軍民關係的準則。主要內容是: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建立秋毫無犯的群眾紀律,宣傳、組織和武裝群眾,擁護政府,愛護人民,參加國傢經濟建設和思想、文化建設,支援社會公益事業。

  軍民一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以來一直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向井岡山進軍時指出,軍隊和人民群眾如魚之於水,要密切同人民群眾的關係。隨後,又為部隊制定三大紀律八項項註意,並把做群眾工作規定為部隊的三大任務之一。1929年12月,古田會議決議規定紅軍與群眾的關系準則,強調指出:紅軍除瞭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任務。紅軍遵循這一原則,分兵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武裝工農,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在長征途中,紅軍堅持做群眾工作,嚴格執行群眾紀律,團結少數民族,贏得瞭各族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留在南方各革命根據地的部隊,發動群眾抗租、抗糧、抗丁,同人民一道勝利地堅持瞭三年遊擊戰爭。1937年10月,毛澤東同英國記者J.貝特蘭談話時,把軍民一致列為政治工作的三個基本原則之一。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新四軍分兵挺進敵後,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軍隊參加大生產運動,減輕人民經濟負擔。為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系,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指示,從1943年起,軍隊開展瞭擁政愛民運動(見擁政愛民公約),各抗日根據地開展擁護軍隊優待抗日軍人傢屬運動,增強軍民團結,發展瞭人民戰爭。1947年元旦,朱德發表廣播詞,號召全軍一切部隊不要片刻放松擁政愛民,不要片刻放松幫助農民進行土地改革,要隨時隨地為民興利除弊。同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表宣言,號召全體官兵學會殲滅敵人、喚起民眾兩套本領,親密團結群眾,把新區迅速建設成為鞏固區;堅決執行命令,執行政策,執行三大紀律八項註意,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全軍一致,不允許任何破壞紀律的現象存在。在各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全軍各部隊派出大批幹部組成工作團,協助地方黨組織和政府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發展生產。政治上、經濟上得到翻身解放的人民群眾,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軍民並肩戰鬥,取得瞭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發揚軍民一致的優良傳統,深入開展擁政愛民活動,模范地執行黨和國傢的政策、法律,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支援社會公益事業,奮勇搶險救災。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地方黨組織和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隊和駐地人民群眾廣泛開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共育軍隊地方兩用人才(見培養軍地兩用人才),使軍民一致原則的內容得到瞭豐富和發展。1984年9月召開的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先進代表大會,促進瞭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軍政、軍民團結。

中國工農紅軍幫助農民夏收

  軍民一致的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毛澤東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軍隊和人民有著共同的階級利益和革命目標,決定瞭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相互依存。人民要革命,需要有一支徹底站在人民立場上的軍隊;軍隊要發展,要勝利,也必須緊緊地依靠人民,“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於天下”(《毛澤東選集》第501頁,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不渝地貫徹執行軍民一致原則,保證瞭中國革命戰爭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

 

參考書目

 《毛澤東選集》:《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論持久戰》、《中 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人民出版社,北京,1964。

 《朱德選集》:《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務》,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