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淮北抗日根據地軍民在淮河以北地區,粉碎日偽軍“掃蕩”的戰役。1942年11月14日,日軍第17師團、獨立混成第13旅團各一部及偽軍第15、第28師等共6000餘人,在飛機配合下,採取分進合擊戰術,從泗縣、宿遷、淮陰、五河、盱眙出動,向淮北抗日根據地中心區洪澤湖以西半城、青陽等地進行“掃蕩”,隨後增設據點,企圖圍殲新四軍第4師主力及其領導機關,摧毀抗日根據地。第4師在人民群眾支援下,以主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裝和民兵就地堅持遊擊戰,襲擾、消耗和疲疲憊日偽軍;師長彭雪楓、政治委員鄧子恢率主力大部跳出合擊圈,向敵側翼和後方進擊,並在泗縣以東屠園圩、馬公店戰鬥中殲敵180餘人。12月9日夜,日偽軍1000餘人分3路合擊朱傢崗(今江蘇泗洪縣東北),第4師第9旅第26團扼守村落圍寨,與敵反復肉搏,激戰竟日,擊退日偽軍十餘次沖擊,斃傷其280餘人,其餘狼狽潰逃。第4師主力及地方武裝乘勝擴張戰果。至12月16日,歷時33天的反“掃蕩”勝利結束,殲日偽軍700餘人,拔除瞭青陽、馬公店、金鎖鎮等據點,鞏固和擴大瞭淮北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