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主力和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對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進行的追擊戰役。1949年10月,衡寶戰役後,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部5個兵團12個軍共15萬餘人,由湘南退守廣西,企圖在逃至粵桂邊境及湛江地區的廣州“綏靖公署”主任餘漢謀部約4萬人的策應下,以桂林為中心,沿全縣至柳州鐵路兩側組織防禦,阻止解放軍入桂。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指揮9個軍共40餘萬人,遵照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關於大迂回大包圍的作戰方針,決心心分3路向廣西突進,求殲白崇禧集團於廣西境內。

廣西戰役

  11月6日,解放軍西路第13兵團第38、第39軍由湘西南出發,10日分別攻占靖縣、通道兩城。國民黨軍第17兵團倉皇西逃,第13兵團乘勝追擊,於15日經黔南楔入廣西,向河池、百色疾進,切斷國民黨軍西逃雲南、貴州之路。南路第4兵團第13、第14、第15軍和第15兵團第43軍,分別於10日和15日向廉江、茂名(今高州)、信宜推進,切斷國民黨軍海上逃路。北路第12兵團第40、第41、第45軍進至湘桂邊境,一部於10日襲占全縣縣城。這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已突破國民黨軍川黔防線,一部已逼近貴陽、遵義。白崇禧在處境孤立,西逃無望的情況下,急調第3、第11兵團共5個軍由荔浦、恭城南下玉林、岑溪地區,企圖在餘漢謀殘部的配合下,發動“南線攻勢”,以打通撤往海南島的道路,並令第1、第10兵團由桂北南撤。第四野戰軍前指決心趁機在粵桂邊境圍殲其第3、第11兵團,令南路部隊以一部兵力在廉江至信宜一線占領有利地形阻擊敵人,主力隱蔽待機;令西、北兩路部隊迅速南進,策應南路作戰。11月24日,國民黨軍第3、第11兵團開始向廉江、茂名、信宜等地實施猛烈攻擊,受挫。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路主力從廉江、茂名、信宜突然出擊,並乘勝猛追,攻占容縣、玉林、陸川等地,殲滅第11兵團一部。30日,第43軍一舉突入博白縣城,殲滅國民黨軍第3兵團部,俘華中軍政副長官兼第3兵團司令官張淦。隨後,會同第4兵團主力將第3兵團所轄3個軍的大部圍殲於博白、陸川地區。此時,餘漢謀殘部乘隙襲占廉江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立即回師殲其一部。人民解放軍西、北兩路亦急速南下,在桂滇黔邊縱隊的配合下,先後攻占河池、桂林、柳州、梧州等城鎮,繼又進至東蘭、賓陽、貴縣一線。白崇禧“南線攻勢”失敗後,倉皇撤退。令第1、第10兵團分別撤到南寧、欽州地區,第11兵團殘部退向欽州,企圖從海上逃跑。為全殲白崇禧殘部於國境內,12月3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路部隊大膽滲透,繼續猛追,先後占領百色、南寧、靈山、合浦等地。7日,將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和第1、第10兵團及其他殘部大部圍殲於欽州和小董圩地區。至14日,先後占領鎮南關(今友誼關)和愛店,戰役結束。此役,國民黨軍被殲約17.3萬人,2萬餘人竄逃國外。

中國人民解放軍追殲逃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