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負軍事工程保障任務的專業兵種。是軍隊實施工程保障的技術骨幹力量。陸軍工程兵一般包括工兵、舟橋、建築、工程維護、偽裝、野戰給水工程等專業部隊、分隊。主要任務是實施工程偵察,構築重要工事,構築、設置和排除障礙物,實施破壞作業,對重要目標實施偽裝,修築道路,架設橋樑,開設渡場,構築給水站等。在合同作戰中,負責保障己方軍隊的隱蔽安全、指揮穩定和快速機動,阻滯敵機動,並可直接殲敵有生力量。其他軍種中的工程兵部隊,主要擔負軍港、機場或導彈基地等軍事工程建築任務。

  中國早在戰國時期,軍隊中已有官員組織築壘、修路等工程作業。元朝軍隊組建瞭架設浮橋和漕渡的船橋水手軍。太平天國的軍隊中,編有土營和水營。土營專門“私挖地道,暗置地雷,以轟城墻”。水營在正式成立前後,除擔負水上運輸、作戰等任務外,還多次擔負架設浮橋的任務。清末編練的新軍中,工兵成為一個兵種,編有工兵營、隊。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軍隊建立獨立工兵團和軍(師)屬工兵分隊,開辦工兵學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工程兵(曾稱工兵),於1927年南昌起義時誕生。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的部隊中就有工兵營,並在作戰中執行瞭工程保障任務。1930年以後,隨著紅軍的發展和反“圍剿”鬥爭的需要,中國工農紅軍各軍團相繼組建工兵連或工兵營,紅軍學校設立瞭培訓工兵幹部的學員連。在長征中,工兵常編入先遣部隊,擔負“開路先鋒”的任務,用竹筏、木船架設浮橋和實施漕渡,保障部隊渡過湘江、烏江、金沙江和大渡河。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各師、支隊組建瞭工兵分隊。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和延安炮校設立瞭工兵專業,培訓工兵幹部。廣大工兵在敵後參加攻堅戰鬥,並指導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開展地雷戰、地道戰和破襲戰。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3月,東北民主聯軍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工兵學校。1947年3月,華東野戰軍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工兵團。到戰爭末期,各野戰軍都組建工兵指揮機構和獨立工兵團,兵團、軍、師普遍建立工兵分隊,在廣闊戰場上保障瞭軍隊的機動,完成瞭艱巨的攻堅、爆破等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工程兵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50年12月,成立兵種領導機關。隨後,逐步統一瞭全軍工兵部隊的編制,建立瞭各級院校和研究設計機構。1955年,作為兵種,改稱工程兵,工兵則成為工程兵編成內遂行野戰工程保障任務的專業部隊、分隊。工程兵在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作戰中,在修築康藏、青藏等公路中,在大規模的國防工程建設中,在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搶險救災的鬥爭中,都作出積極的貢獻。

  世界上許多國傢的軍隊,在古代長期由作戰部隊自身和民工實施工程保障。17世紀,法國軍隊組建瞭工程兵部隊,主要負責架橋修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隨著軍事技術和裝備的發展,工程兵部隊的任務和編成不斷擴充,比較龐雜,除工兵和舟橋專業部隊外,還包括有通信、鐵道、裝甲坦克、化學等專業部隊。後來,通信、鐵道、裝甲坦克、化學等部隊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兵種。工程兵作為遂行工程保障任務的專業兵種,也不斷增加新的專業部隊、分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工程兵進一步發展,既提高瞭保障軍隊作戰行動的能力,又增強瞭協同其他兵種共同殲敵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數國傢進一步重視發展工程兵。工程兵在陸軍中的比重增大,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工程裝備更新較快,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和戰鬥能力越來越強。現已出現一些能在短時間內於寬大正面上完成大量工程作業的專業部隊、分隊,研制出各種高速高效多用途的工程技術裝備、可快速機動佈設的新式地雷,能在大縱深障礙區快速開辟通路的爆破器材。在未來戰爭中,工程兵將為保障軍隊高速機動,實施反機動,增強軍隊生存能力,提高防禦穩定性和進攻突擊力,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