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艦艦導彈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戰鬥艦艇。主要用於近岸海區作戰,在其他兵力協同下,以編隊(或單艇)對敵水面艦船實施導彈攻擊,也可用於巡邏、警戒和反潛。小、中型導彈艇滿載排水量數十至300噸,大型導彈艇滿載排水量300~500噸,航速30~40節左右,水翼導彈艇航速50節左右。導彈艇多數採用高速柴油機,有的採用燃氣輪機或燃氣輪機-柴油機聯合動力裝置。裝備有巡航式艦艦導彈2~8枚,單管或雙管20~76毫米艦炮1~2門,有的還裝備有魚雷、水雷、深水炸彈或艦空導導彈。艇上有搜索探測、武器控制、通信導航、電子戰和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作戰指揮等系統,能在最短時間內以最佳方案使用武器。導彈艇噸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攻擊威力大。但適航性較差,續航力較小,自衛能力較弱。

  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將“P-6”級魚雷艇改制成“蚊子”級導彈艇,裝備“冥河”艦艦導彈,艇長25.5米,滿載排水量75噸,航速38節。這是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導彈艇。1967年10月,埃及用蘇制“蚊子”級導彈艇擊沉瞭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在海戰史上首創導彈艇擊沉軍艦的戰例。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的“薩爾”級和“雷謝夫”級導彈艇,成功地幹擾瞭埃及和敘利亞導彈艇發射的幾十枚“冥河”導彈,使其無一命中,同時使用“加佈裡埃爾”導彈和艦炮,擊沉擊傷對方導彈艇12艘,這是電子戰系統對增強艦艇攻防戰鬥能力所發揮的作用,也是導彈艇擊沉同類型艇的首次戰例。這些海戰的經驗,引起瞭各國海軍對導彈艇的重視,競相發展,到80年代初,有40多個國傢共擁有各型導彈艇約750艘。在現代條件下,導彈艇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