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

  中國東漢名將,政治活動傢。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父班彪、兄班固均為史官。少時博覽群書,30歲遷居洛陽,以繕寫謀生。後投筆從戎,立志效法張騫,建功西域。

  西域自西漢即歸附漢朝朝,與中原關系密切。王莽代漢,匈奴趁機進占西域。西域諸邦不堪匈奴凌虐,請求歸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班超隨奉車都尉竇固攻北匈奴,以假司馬職率軍襲取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後,受命率36人出使西域。至鄯善(今新疆羅佈泊西南),初受禮遇,繼被怠慢,班超得知有匈奴使臣到達,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激勵部屬,乘夜襲殺北匈奴使臣及隨從130餘人,鄯善王遂決心歸漢。班超因功升軍司馬。至於闐(今新疆和田一帶),促使其王廣德殺北匈奴使臣,歸屬漢朝。次年,班超抵疏勒(今新疆喀什),智擒效忠北匈奴的國王,另立新王,使之歸附漢朝。十八年,北匈奴攻占車師(今新疆吐魯番西),西域形勢逆轉。次年,漢詔班超回朝,在官民挽留和擁戴下,班超固守疏勒五年,聯合南道諸邦,奮力扭轉局面。待朝廷以千餘兵增援後,班超先平息疏勒叛亂,繼率南道諸邦軍隊2.5萬人攻莎車(今屬新疆)。龜茲(今新疆拜城、庫車一帶)王聞訊,調兵5萬援莎車。班超佯稱當夜分兩路撤軍,故縱俘虜逃回報信。龜茲王中計,分兵要道設伏。班超乘虛揮軍襲擊莎車營地,殲5000餘人,繳獲大量輜重。龜茲伏兵聞訊潰散,莎車歸漢,南道遂通。

  永元二年(公元90),月氏國(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副王謝統軍7萬攻疏勒。班超針對其千裡勞師的弱點,堅壁不戰。月氏軍久攻不克,糧秣將盡,遣使往龜茲求援,被班超設伏截殺。謝束手無策,請罪求歸。班超允其率軍返國,月氏復與漢朝修好。次年,龜茲等三國紛紛歸漢。班超升任西域都護,進駐龜茲。六年,班超調集龜茲、鄯善等國聯軍7萬餘人攻焉耆(今屬新疆),先遣使招降。焉耆王奉禮遠迎班超,暗中卻拆橋以阻其軍。班超獲悉,秘密率軍繞道渡河,出其不意進逼王城。焉耆王大驚,欲驅民眾逃避山野。班超聞訊,設重賞誘斬焉耆王等,另立新王。至此,北道暢通,西域50餘邦皆歸漢。七年,班超受封定遠侯。

  班超在西域31年,以“寬小過,總大綱”(《後漢書·班梁列傳》)治軍施政,卓有成效。其用兵倚重謀略,善於利用矛盾,因勢利導,以弱勝強,為收復西域建立瞭不朽功績。班超還遣使西方,與歐洲交往。十四年,抱病返回洛陽,授射聲校尉,不久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