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義安(也為宜安)、河靜蘇維埃運動。20世紀30年代初期,越南人民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義安、河靜兩省農村建立工農革命政權的運動。193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在越南共產黨義安省委領導下,榮市-邊水的工人和附近幾個縣上萬農民舉行罷工、示威遊行,提出“減少工作時間”、“減少捐稅”、“反對白色恐怖”、“撫恤安沛暴動中遇難者的傢屬”等口號,反對法越統治者的壓迫和剝削。殖民者開槍打死打傷示威群眾,廠方開除罷工工人。一部分被開除的工人回農村領導農民進行鬥爭。從55月初到8月底,義安省的運動迅速發展,而後蔓延到河靜省,並與全國各地的工農運動匯合成為1930~1931年革命高潮。

  越南共產黨在義安、河靜兩省農村發展組織,成立農會,領導農民運動。9月,義安和河靜兩省統治機構瓦解。農會起而行使工農革命政權──蘇維埃政權的職能。9月以後,義安省南壇、清章、英山、義祿和興源等縣的許多鄉先後建立蘇維埃政權。1931年初,河靜省幹祿、石河、宜春和春溪等縣的許多鄉農會也執掌政權。義靜蘇維埃政權實行瞭一些初步的民主改革,把公田分給農民,領導農民興修農田水利,開辦識字班,成立自衛隊鎮壓反革命、維持社會秩序。

義靜蘇維埃運動

  殖民者一方面調動軍隊駐紮兩省各地。另一方面糾集反動官吏、士紳、地主,組織裡仁黨,進行反革命活動,重建農村政權,推行一系列欺騙群眾的措施。正在此時,義靜地區遇到嚴重饑荒,群眾的鬥志因此開始衰退。地方黨組織領導農民向大戶借谷子渡荒,堅持對敵鬥爭。1931年3月中圻黨委作出“清黨”、“清(農)會”的錯誤指示,提出“挖掉知識分子、富農、地主和土豪的老根”的錯誤口號,擴大瞭打擊面,使鬥爭受到損失。黨中央發動支持義靜蘇維埃運動的全國性運動,及時糾正中圻黨委的錯誤。在法國殖民者的殘酷鎮壓下,受到削弱的義靜蘇維埃運動逐漸走向低潮。1931年年底最後失敗。

  義靜蘇維埃運動確定瞭共產黨對越南革命的領導地位,顯示瞭越南勞動人民的革命力量和為取得革命勝利而英勇鬥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