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

  英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嚴複最早譯為《原富》)一書蜚聲於世。1723年生於蘇格蘭的柯科迪。1737年入格拉斯哥大學。1740年轉赴牛津大學學習。17466年回故鄉。1748~1750年冬在愛丁堡公開講學,內容有修辭學、歷史和經濟學。1751年1月受聘為格拉斯哥大學邏輯學教授,次年改任倫理學教授。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論》。

  任教期間,參加市長組織的、討論貿易的俱樂部。在那裡結識一些大商人,接觸到詳細的貿易材料,有利於日後寫《國富論》。在其影響下,該市商人不久即贊成谷物的自由貿易。

  1763年受聘為佈克萊希公爵的私人教師。次年,陪同公爵出遊歐陸。在巴黎會晤重農學派的F.魁奈和A.-R.-J.杜爾哥。這對斯密的經濟思想有一定影響。1766年回國。在1767年5月被選為皇傢學會會員前,已返鄉致力於《國富論》的寫作。此書於1776年出版。

  出遊歐陸期間,在日內瓦會晤啟蒙運動思想傢伏爾泰。在巴黎時,除魁奈、杜爾哥外,還晤及哲學傢P.- H.-D.de霍爾巴赫、銀行傢兼政治傢J.內克等人;而與A.莫爾萊的深交,使之成為《國富論》的法文譯者。

  斯密處於英國從工場手工業向工廠制轉變的時期,國內還存在著相當多封建經濟,貴族地主在政治上還處於支配地位,這就決定《國富論》在反對重商主義的同時,必須反對封建主義。因之,該書既攻擊特許公司的壟斷,也攻擊地主階級的不勞而獲。斯密深知,不這樣便無法為工業資產階級開路。

  《國富論》出版不久,便對政府的經濟政策產生影響。1778年和1780年英國先後開征房產稅和麥芽稅,似受它的啟發;而最著者則為1786年的英法商約。其互減關稅的規定,與重商主義的作法大相徑庭,顯系符合斯密的自由貿易主張的。1784年對東印度公司建立政府監督的法案,則以其限制特許公司的權力而受到他的贊揚。

  1777年斯密被任命為蘇格蘭海關和鹽稅專員,移居愛丁堡。1787年被選為格拉斯哥大學校長。1790年逝世。終身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