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時繪製的全國地圖。又名《皇輿全覽圖》、《清內府一統輿地秘圖》。康熙四十七年(1708)至五十八年編制。自西方測繪地圖科學在明末由利瑪竇傳入以後,受到清廷的重視。清初,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相繼在欽天監任職,其教友則遊歷中國各地,並且測繪地圖。清聖祖玄燁受其影響,決定測繪全國新圖。由於缺乏科學測繪地圖的人才,此項工作主要由西洋教士擔任。從四十七年至五十四年他們採用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經緯度測繪法,先後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進行瞭實地測繪。測繪完成後,均交法國傳傳教士白晉等人統一審校、綴合,五十八年完成。計全圖一,離合凡三十二幀;別為分省圖,省各一幀。呈上,定名《皇輿全覽圖》(一說為《皇輿全圖》)。全圖比例尺約為一百四十萬分之一,縱橫各數丈,山川、府州縣城及鎮、堡等,無不畢載。《皇輿全覽圖》開辟瞭中國近代地圖的先河,是當時最詳細的地圖,也是研究中國清代康熙以來歷史地理變化的重要資料。

  該圖銅版因於巴黎制造,故該圖流傳到瞭國外。在國內,該圖定為內府秘籍,外間很少流傳。直至1921年,清理清朝遺物時,才在沈陽故宮發現該圖圖版,後在該地石印,題名《清內府一統輿地秘圖》,始公諸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