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伊凡四世(雷帝)為摧毀王公和領主的封建割據勢力、鞏固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傢在1565~1572年期間實行的非常制度。1564年立窩尼亞戰爭的失利和領主的叛變,促使伊凡四世於1565年1月宣佈實行特轄制。將全國領土劃分為特轄區和領主轄區兩部分。特轄區包括全國經濟上和軍事上最重要的地區和一部分城市,由沙皇直接管轄;領主轄區由領主杜馬管轄。為瞭鎮壓王公和領主的反抗,建立瞭一支主要由服役的中小貴族組成的、絕對效忠沙皇的特轄軍,起初有1000人,後增至5000~60000人。在特轄制期間,特轄區內的王公和領主被遣走,他們的世襲領地被分配給特轄軍和中小貴族。特轄軍到處燒殺擄掠,恐怖氣氛籠罩全國,伊凡四世不僅處死羅斯托夫王公C.洛巴諾夫-羅斯托夫斯基、斯塔裡茨基王公弗拉基米爾·安德烈耶維奇和莫斯科總主教菲利普等參與叛亂的王公領主和教會上層,而且鎮壓瞭一批反對特轄制的中小貴族。1567年,И.П.費多羅夫等4名領主的“叛國案”被揭發,受株連處死者達400人。1570年,恐怖浪潮達到頂點。伊凡四世宣佈諾夫哥羅德參與瞭叛國陰謀,親率特轄軍對諾夫哥羅德進行瞭為期6周的血腥討伐。每天有1000~2000名貴族、商人、市民和農民被殺害。一座繁華的商業城市頓成死城。在返回莫斯科途中,他又血洗瞭普斯科夫和特維爾城。1572年,伊凡四世鑒於王公和領主反對派已基本被消滅和特轄制不得人心,為集中力量繼續進行立窩尼亞戰爭,宣佈廢除特轄制。特轄制摧毀瞭王公和領主賴以生存的世襲領地,剝奪瞭他們的政治權利,中小貴族的軍功封地逐漸取代領主的世襲領地,鞏固瞭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傢,有一定進步作用。但是,特轄制的推行,造成瞭人口減少,土地荒蕪,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