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3~1775年發生的俄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戰爭。領袖E.И.普加喬夫(1740/1742~1775)(

俄國農民起義領袖E.И.普加喬夫 ),頓河哥薩克人。參加過 七年戰爭和1768~1770年的俄土戰爭,曾任少尉。

  18世紀下半葉,俄國農奴制發展到頂峰,封建壓迫和剝削更加殘酷,1768年開始的俄土戰爭加重瞭人民的負擔。國內階級矛盾極度尖銳,農民暴動此起彼伏。1773年9月,普加喬夫集結瞭80名哥薩克在烏拉爾河西岸的托爾卡喬夫田莊起義。他利用群眾中存在的懷念“善良沙皇”的心理,僭稱彼得三世,宣佈廢除農奴制度,取消人丁稅,將土地、牧場、池塘和森林賜給貧苦農民,因而受到人民群眾擁護。當起義軍向烏拉爾河上遊進發時,沿途有大批哥薩克、要塞駐防軍及礦山工人、農民、教士集聚到普加喬夫麾下。10月15日,起義軍到達奧倫堡城下,開始瞭長達170天的圍困戰。烏拉爾地區工人為起義軍提供瞭大量武器彈藥。1774年初,起義軍已達5萬餘眾,擁有86門大炮,並建立瞭軍事委員會。農民戰爭波及烏拉爾大部地區。1774年1月,葉卡捷琳娜二世派陸軍上將А .И.比比科夫率軍鎮壓起義。1774年3月,在塔季謝沃戰役中普加喬夫率領8000名起義軍,打退戈利岑公爵指揮的沙皇軍隊,起義軍也損失過半。4月初,起義軍在薩克馬爾斯克鎮附近戰敗。普加喬夫被迫解除瞭對奧倫堡的包圍,帶領幾百人轉移到烏拉爾南部和巴什基爾礦區,補充瞭5000多人,在同增援的雅伊克鎮哥薩克會合後,起義軍又向卡馬河和伏爾加河一帶轉移,沿途占領瞭一些要塞、工廠和居民點。7月23日占領喀山城。幾天後,遭到沙皇軍隊的圍攻,約8000人陣亡和被俘,起義軍被迫轉移到伏爾加河西岸地區,重新發動和組織農民。1774年8月,起義軍攻下薩拉托夫,圍困察裡津。9月3日在察裡津附近為А.В.蘇沃洛夫所敗。普加喬夫帶領200多人東渡伏爾加河,撤向南方草原地帶。9月25日,普加喬夫被叛徒出賣,1775年1月21日在莫斯科沼澤廣場就義(見彩圖)。其餘部於同年8月被鎮壓。這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瞭封建統治階級,動搖瞭農奴制國傢的基礎。

E.И.普加喬夫臨刑前夕(1775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