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七國集團”或“小自由貿易區”。由英國發起、聯合其他幾個資本主義國傢組成的經濟聯盟,本質上是一種國傢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聯合組織。1960年1月4日,英國、瑞典、丹麥、挪威、瑞士、奧地利和葡萄牙七國在斯德哥爾摩簽訂《建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公約》(亦稱《斯德哥爾摩公約》)。該公約經各成員國議會批準後於同年5月3日生效,聯盟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日內瓦。1960年3月列支敦士登加入聯盟;芬蘭於1961年6月成為準成員國,1986年1月成為正式成員國;冰島於19700年3月成為正式成員國。英國和丹麥於1973年1月,葡萄牙於1986年1月退出聯盟,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聯盟目前的成員國有奧地利、芬蘭、冰島、挪威、列支敦士登、瑞典和瑞士。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旨在消除成員國間工業品貿易壁壘,擴大農產品貿易。按照聯盟公約規定,成員國間逐步削減直至取消工業品關稅和貿易限額。這一目標於1966年底已經實現。該聯盟不搞農產品的自由貿易,對非成員國不實行統一的關稅制度和貿易政策,也不搞任何形式的歐洲政治聯盟。1973年,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員國相繼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簽訂特惠自由貿易協定。到1984年初雙方已最後免除全部工業品和某些農產品的關稅,從而形成一個占世界貿易總額40%以上的包括17個國傢的歐洲自由貿易區。1985年11月舉行的聯盟理事會強調,聯盟和歐洲共同體之間現存的聯系制度是相互間有效合作的良好基礎。實際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已由對立轉為融合而無形解體瞭。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主要機構有理事會,由成員國部長級代表或常駐代表團團長組成。此外,還有聯合咨詢委員會、芬蘭-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秘書處。出版物有《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公報》(季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貿易》(年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