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第3千紀末和前第2千紀分佈於克裡特島及其周圍地區以及希臘大陸的青銅時代文化。史稱愛琴文明。

  德國學者H.謝利曼、希臘學者C.特孫塔斯、英國學者A.J.伊文斯和A.J.B.韋斯等人在邁錫尼、克裡特島和愛琴海其他島嶼上進行的考古發掘,英國學者M.G.F.文特裏斯對線形文字B的釋讀,極大地推動瞭世界各國學者對上述文明的研究。

  克裏特文明 青銅時代中、晚期文化。又稱“米諾斯文明”(源於古代希臘神話中之克裡特王米諾斯的名字)。地中海東部的克裡特島是古代愛琴文明的發源地,歐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約公元前第3千紀末出現瞭青銅文化,公元前第2千紀初產生瞭歐洲最早的以克諾索斯為中心的奴隸占有制國傢。克諾索斯位於克裡特島北部,這裡最早的宮殿於公元前1900年左右興建於新石器時代的居民點內。這個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組織得以發展,與東地中海沿岸的貿易頻繁,與埃及、腓尼基、小亞細亞、西西裡、意大利等地有廣泛的聯系。接著在法伊斯托斯、馬利阿、紮克羅斯等地也都出現瞭宮殿。克諾索斯的後宮殿來毀於地震或戰禍,旋又重建,而且更加雄偉。這是一個由多座兩層以上樓房組成的完美建築群,有專供舉行祭祀的場所(見彩圖)。公元前1500年左右,克諾索斯和法伊斯托斯等地的宮殿同時遭到破壞,有人認為是由於錫拉島附近的火山爆發。公元前1450年左右,宮殿遭到人為破壞,可能是由於巴爾幹半島希臘人的入侵。從這時起希臘人成瞭克裡特島的主宰,並逐漸與當地原有居民融合,克裡特文明亦隨之結束。

克諾索斯王宮

  克裡特出土瞭包括著名的“蛋殼陶”等多種精美陶器,以及大量青銅武器、金器和寶石雕刻。克諾索斯的宮殿中有多幅形象生動、富有生活氣息的彩色壁畫。

  公元前第2千紀初在克裡特出現瞭象形文字。後來象形文字被簡化,形成以線條表示輪廓的線形文字。早期的線形文字稱為線形文字A,在克裡特的許多器物上都有發現,不過迄今未能釋讀。公元前第2千紀中期希臘人入侵之後,出現瞭線形文字B,這是用來記錄希臘文文書的,多寫在泥版上。這種泥版文書在克裡特島僅見於克諾索斯。

克裡特女神像

  邁錫尼文明 青銅時代晚期文化。分佈於希臘大陸及愛琴海諸島。因當時希臘最強的王國及其首都邁錫尼而得名。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人開始在巴爾幹半島南端定居。從公元前16世紀上半葉起逐漸形成一些奴隸占有制國傢,出現瞭邁錫尼文明。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中部希臘的忒拜、奧爾霍邁諾斯、格拉斯和雅典以及帖撒利亞的約爾科斯等地陸續出現過衛城、宮殿和規模宏大的圓頂墓;其中尤以邁錫尼的這類建築最為雄偉,它的衛城入口是著名的獅子門。(見彩圖)

邁錫尼獅子之門遺址

邁錫尼墓穴遺址

  在忒拜和邁錫尼都發現瞭線形文字 B泥版文書,以皮洛斯出土最多。這些泥版文書大多出於公元前13世紀。每塊上的文字,少的三、四個,多則達百餘,以簡短者居多。線形文字B由三種符號組成,即表音符號、表意符號和計數符號。文書的內容基本上可以歸結為財產目錄,涉及勞動者的人數,牲畜和農產品的數量,土地的數量,祭品的多寡,武器數量等。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瞭解當時的經濟、政治、宗教和社會結構,說明當時已存在奴隸占有制國傢,自由民有貧富之別。

  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等地出土的精美手工藝品、青銅武器、金器和陶器的風格受到克裡特文明的強烈影響,尤以邁錫尼文明早期的器物最為明顯。但是,邁錫尼文明時期的物品形制和紋飾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壁畫中戰爭題材占有重要位置。公元前1400年以後的一百多年內,邁錫尼文明各中心與地中海地區的許多地方有頻繁的商業聯系。

  根據荷馬史詩的記載以及其他傳說,以邁錫尼國王為首的希臘諸邦軍隊曾與位於小亞細亞的特洛伊進行長達十年的戰爭。謝利曼開始的在特洛伊舊址進行的多年發掘說明,這裡長期是一個文明中心。今多數學者認為,特洛伊戰爭可能發生於公元前13世紀下半葉或前12世紀上半葉。公元前12世紀起,邁錫尼文明漸趨衰落,宮殿、文字、國傢相繼消失,以致有關克裡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時期的許多國傢的歷史長期僅存於傳說之中。至於邁錫尼文明衰落的原因,或曰由於內亂,或曰由於多利亞人入侵,或曰二者兼有。

  克裡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對後來希臘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