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基佐

  法國政治傢、歷史學傢,法蘭西學院院士(1836)。1787年10月4日生於尼姆。父親是律師。基佐自幼在日內瓦受加爾文教派教育。1805年到巴黎學習法律,結交文化界人士。1812年起任巴黎大學近代史教授。18814年波旁王朝復辟後任內務部秘書長。拿破侖一世“百日”統治時隨路易十八逃亡比利時。1816~1820年,基佐繼續在內務、司法部任職。他擁護“憲章”,贊成君主立憲制。1820年王黨極右分子得勢,基佐被解職,回巴黎大學任教,講授《歐洲代議制政府起源史》,發表《論復辟以來法國政府與當今內閣》一書,分析法國革命原因、動力和成就,對現政權的反革命政策表示不滿,預言如不更弦易轍,必將導致新的革命。基佐在書中第一次用第三等級反對特權等級的鬥爭來說明法國歷史。他的自由主義言論為政府所不容,1822~1828年基佐被勒令停止講課。其間出版瞭《論法國歷史》(1823)、《英國革命史:自查理一世登位到逝世》(1826)、《歐洲文明通史》(1828)、《法國文明通史》(1830)。1830年1月基佐當選眾議員,在反對“七月敕令”的221人抗議書上簽名,支持路易·菲利浦登位。七月革命勝利後,歷任內務大臣(1830)、國民教育大臣(1832~1837)、外交大臣(1840~1848)、首相(1847~1848)。1833年在他任教育大臣期間通過瞭《教育法》,確立瞭所有公民均可接受世俗初等教育的原則。1834年,建立歷史與科學著作委員會,1835年,創立法國史學會,陸續出版《法國史未刊印文件匯編》。

  1840年後基佐是政府實際首腦,他既反對正統王朝,又反對共和派的中庸保守立場,深受路易·菲利浦贊賞。他反對L.-A.梯也爾的冒險政策,主張與英國結盟,維持對外和平。對內拒絕一切改革,提出“通過勤勞與節儉而致富”的口號,宣佈他的政府依靠和支持資產階級。他完全無視工業革命進程中無產階級的貧困狀況。1846~1847年由於嚴重的經濟危機,群眾舉行反政府示威。1848年2月革命風暴摧毀瞭君主制,基佐逃亡英國,1849年回國。從此退出政治舞臺,專心從事歷史著述,一生著作甚豐。主要的還有《法國史,從遠古至1789年》共5卷(1872~1876)、《英國革命為何成功?》(一稱《論英國革命》,1850)、《英格蘭共和國與克倫威爾史》(1854)、《理查·克倫威爾護國政府與斯圖亞特復辟史》(1856)、《為我的時代提供的回憶錄》(1855~1868)等。1874年10月12日病逝於瓦爾-裡舍鄉間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