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6世紀統治中亞地區及印度北部的帝國,古代世界四大帝國(漢、貴霜、安息、羅馬)之一。

  貴霜的建立 西元前132~前130年,大月氏遷至阿姆河北岸,旋即征服南岸之大夏。於西元前1世紀初年分其國為五大部分,首領稱“翕侯”,貴霜即其中之一。歷來有貴霜源於大月氏或大夏兩說。似以後說合理。貴霜興起時,漢絕西域多年,複通西域後很可能將貴霜王朝誤為曾臣服大夏的大月氏所創,故仍以大月月氏呼之。

  貴霜的興衰 公元1世紀40年代,貴霜翕侯丘就卻攻滅其他四翕侯,自立為王,創立貴霜王朝,建都於喀佈爾。60年代,貴霜已統治索格狄亞那、巴克特裡亞、喀佈爾、坦叉始羅、犍陀羅、罽賓,可能還有西旁遮普。丘就卻享年八十餘,約卒於70年代中期。其後,無名王索特爾·麥格斯(意為“偉大的救世主”)把持王位。

  “無名王”時期,貴霜向西擴展至赫拉特,控制瞭整個河間地區,並羈縻瞭康居和大宛。公元90年,貴霜王因求漢公主,被班超拒絕,遣副王謝率軍7萬攻超,為超所敗,納禮求和。班超一直不知貴霜王名,僅以“月氏王”呼之。“無名王”統一貴霜錢幣,以取代境內流行的各種雜劣幣,適應貴霜經濟發展所導致的貿易繁榮。統一的貴霜幣的質量標準仿效漢幣。“無名王”時期約結束於2世紀初。

  代之而立的是丘就卻之子閻膏珍(也可能是丘就卻的親族)。他即位後,再次征服印度西北部,在中亞將勢力范圍擴展至花拉子模,吞並錫斯坦,國勢大張,形成中亞的一個龐大帝國。閻膏珍約卒於130年前後,從此結束瞭迦德菲塞斯王室統治貴霜的歷史。

  140年迦膩色伽王室開始統治貴霜。其王室的印度色彩較濃。迦膩色伽在位期間,貴霜帝國統治中亞和南亞廣大地區。版圖東起巴特那,西達赫拉特,南至納巴達河,北盡咸海。都城遷至白沙瓦。163年,其子波西色伽即位。波西色伽在位僅5年,生平事跡不詳。

  167~179年,波西色伽之子胡毗色伽一世在位。據喀佈爾的一塊銘文記載,180年左右,貴霜帝國可能是兩王並立。180~183年迦膩色伽二世在位。183~199年,胡毗色伽二世統治貴霜。以上三王在位期間,基本保持瞭繁榮局面。但隨著權力中心南移馬土臘,對中亞的控制減弱,康居、大宛擺脫羈縻,呼羅珊、花拉子模也脫離貴霜統治。胡毗色伽二世時,衰敗跡象已經顯露。

  繼承胡毗色伽二世的是波調,其確切即位年代不詳,但不晚於213年。他遺留的錢幣大多是劣幣,說明當時貴霜經濟已很窘迫。波調時,貴霜勢力在中亞有所擴展,一度重新控制花拉子模,並同亞美尼亞庫斯諾依斯結盟共抗薩珊王朝。229年,他遣使至魏奉獻。233年,薩珊王阿爾達希爾一世自亞美尼亞率軍東返,克錫斯坦後,經呼羅珊入花拉子模,接著攻入索格狄亞那、巴克特裡亞、喀佈爾、坦叉始羅。考古發現從索格狄亞那至喀佈爾,有6座貴霜城鎮毀於這次入侵,其中包括貴霜夏都貝格拉姆。這次給貴霜以致命打擊的入侵約結束於237年。波調死後,貴霜仍保持著印度河以東地區的統治。3世紀下半葉,印度王公及西部塞種紛紛獨立。至笈多王朝興起時,貴霜踡縮於犍陀羅和斯瓦特谷地。最後,隨著耪噠人的興起而消亡。

  經濟發展 貴霜時期,中亞興起一批新的城鎮。灌溉技術有顯著發展。花拉子模、索格狄亞那、巴克特裡亞、斯瓦特和喀佈爾谷地的灌溉系統已很完善。手工業有較大發展。貴霜為與安息爭利,常派使者往羅馬和中國。當時許多中亞僧侶、移民也經海路來華。恒河河口、印度西海岸、索格狄亞那、巴克特裡亞、喀佈爾等地的貿易市場十分繁榮。貴霜成為中國絲綢、漆器,東南亞香料,羅馬玻璃制品、麻織品等貿易物資的中轉站;貴霜則輸出胡椒、棉織品和寶石等。控制商路所獲厚利為貴霜迅速勃興提供瞭經濟保障。

  文化與宗教 貴霜沒有自己的文字。最初借用佉盧文為官方文字,後改用婆羅密文,並逐步推廣“真正吐火羅語”。在中亞地區發現大批貴霜雕像、壁畫和錢幣。錢幣上不僅有法輪、佛陀,還有祆教祭壇、耆那教的公牛、婆羅門教的濕婆和希臘的宙斯、勝利女神奈基。這些體現出貴霜寬容的宗教政策,由此可推知貴霜王朝對各民族采取懷柔政策,這也是貴霜得以興旺的重要原因。胡毗色伽以後,錢幣上的圖案趨向單一的婆羅門教的濕婆崇拜,這與貴霜印度化、統治中心南移是相符的。

  貴霜時期,佛教迅速傳播,丘就卻、迦膩色伽都是佛教的贊助者。迦膩色伽信奉大乘教派,從此印度佛教以大乘為主。兩漢三國時,外國僧人半數以上來自貴霜領地,其餘的也幾乎全是經由貴霜領地或到貴霜修行後來中國的。貴霜地處東西方交通要道,而且貴霜王朝出自文明水平不高的遊牧部族,加之境內又有各種文化傳統、宗教信仰迥然相異的民(種)族,這就為東西方文化在其境內融合創造瞭極為有利的條件。融合希臘、印度傳統的犍陀羅藝術產生、發展、成熟於貴霜時代絕非偶然。後來又發展出巴克特裡亞和馬土臘兩個分支。前者主要為壁畫藝術;後者則是印度色彩更濃的雕刻藝術。貴霜建築也很具特色,城鎮均有堅固圍墻、建築物(特別是宮殿、寺院等)的貴霜風格很明顯:中央為一座大殿,四周圍繞著輔助房屋和華麗走廊,大殿正面往往設有柱廊。中亞、西北印度多為磚石建築,南部建築則多用石塊。貴霜的文化藝術和建築對中亞有很大影響。犍陀羅藝術(包括壁畫、雕塑、石窟建築等)於魏晉時期沿絲路傳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