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1938年法國左翼各黨派和群眾團體為反擊法西斯勢力、實行社會經濟改革而組成的統一戰線。20世紀30年代上半期,法國內受經濟危機困擾,外受法西斯戰爭威脅,各派政治力量紛紛尋求克服危機的辦法,迅速向兩極分化。1934年2月,法蘭西行動黨、火十字團等法西斯組織利用斯塔維斯基事件挑起反政府暴動,企圖奪取政權。左翼黨派和團體聯合起來反擊右派勢力的進攻,逐步增強團結。1935年7月14日,法國社會黨,法國激進社會黨、法國共產黨和各大工會組織全國規模的反法西斯斯示威,並決定起草統一左翼各黨派行動的共同綱領,人民陣線遂宣告誕生。

法國人民陣線舉行反法西斯示威

  1936年1月,公佈人民陣線綱領,主要內容為:取締法西斯組織,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將法蘭西銀行和軍事工業收歸國有,提高工人工資,設立國傢失業基金,對富人增稅,在國際上建立集體安全制度。5月,人民陣線在眾議院選舉中獲勝,社會黨人L.佈魯姆組織首屆人民陣線政府,共產黨表示支持,但未入閣。政府實行某些改革,如提高工資7~15%,推行40小時工作周和付薪假期等。1937年2月政府迫於大資產階級的抵制和反抗,宣佈暫停實施人民陣線綱領,佈魯姆於6月辭職。激進黨人C.肖當、É.達拉第先後組閣,西班牙內戰等國際問題又使三黨意見分歧。1938年10月慕尼黑協定簽訂後,人民陣線公開分裂,此後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