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資產階級民族革命運動奠基人,印度國民大會黨極端派領袖,哲學傢。被尊稱為“洛克馬尼亞”(人民敬愛的人)。1856年7月23日生於印度拉特納吉裏的一個婆羅門傢庭。

  早期活動 青少年時代,深受印度教薰陶和歷史傳統教育。1873~1879年,在浦那的德幹學院學習。1879年獲法學學士學位,後在浦那的新英語學校任教。他把德幹教育社發展為傳播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弗古桑學院。1881年1月月初,創辦《月光報》、《獅報》。

  19世紀末期活動 1893年,他發起“象頭神節”印度教祭祀活動。1895年,組織紀念“西瓦吉節”活動。他借用吠陀經典中的“斯瓦拉吉”一詞來表達印度獨立的要求;利用紀念馬拉塔民族英雄西瓦吉115周年忌辰來激勵人民的鬥爭精神。在1896~1897年大饑荒時期,號召孟買災區農民抗捐抗稅,抵制英貨。1897年英國殖民政府將他逮捕,判處18個月徒刑,後由印度和英國知名人士營救,提前8個月獲釋。在獄中,他潛心研究印度教的吠陀經典,完成瞭他的《獵戶星座-吠陀時代的研究》一書的續篇《吠陀中的北極之鄉》,該書體現瞭他的民族主義史學觀和對天文學及宗教經典的深湛造詣。

  民族獨立運動時期活動 20世紀初,印度民族解放運動處於由改良主義向民族革命發展的轉折時期。根據前一時期的活動經驗和1905年孟加拉人民反對分治方案的實踐,蒂拉克把他的民族主義思想系統化為“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希”(自產)、抵制英貨和民族教育四點綱領。斯瓦拉吉是他的民族主義的核心。他認為,民族革命運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斯瓦拉吉,而斯瓦德希、抵制英貨和民族教育則是實現斯瓦拉吉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斯瓦德希和抵制英貨不僅是發展民族工業的經濟綱領,而且是反對英國殖民政府的政治武器。他對1905年中國人民抵制美國貨的成功深表敬佩,並用這個榜樣來鼓勵自己的同胞。蒂拉克以及極端派的活動,使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在運動中,蒂拉克提出消極抵抗思想,從而成為M.K.甘地的先行者。但他沒有把消極抵抗同暴力對立起來,而隻是認為當時不存在武裝鬥爭的條件。他領導的激進派和在國大黨中占優勢的溫和派發生尖銳的分歧,1908年再次被捕,被判處6年徒刑,囚禁在緬甸曼德勒監獄。

  在獄中,蒂拉克研究瞭印度教另一經典-《薄伽梵歌》。他用3個多月時間,把研究成果寫成《薄伽梵歌的秘密》一書。1914年7月,刑滿出獄。

  晚年活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號召印度人民“忠於英國女王”,支持英國對德作戰,企圖以此求得印度自治。1916年,他組織“印度自治同盟”,開展地方自治運動。同時,積極促成國大黨的內部團結以及國大黨與全印穆斯林聯盟的團結。1918~1919年期間,他在英國為印度自治作瞭大量宣傳工作。1919年,在國大黨年會上,討論是否接受英國改革方案時,同甘地發生爭論。1920年4月,發表《國民大會民主黨宣言》,強調“隻有民主原則才能解決印度問題”,並提出瞭“教育、宣傳和組織”的口號。同年8月1日,在孟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