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最大的資產階級政黨,又名庇隆主義黨或庇隆主義運動。1947年J.D.庇隆將其1945年競選總統時建立的勞工黨、激進公民聯盟革新委員會和獨立黨合併為統一革命黨,1949年改稱庇隆主義黨,1964年改稱正義黨。

  該黨奉行庇隆提出的政治主權、經濟獨立和社會正義的主張,對內提倡階級調和、勞資合作,對外奉行與帝國主義和共產主義保持等距離的“第三立場”。1946年庇隆當選總統。該黨執政期間,大力發展民族工業,將鐵路、電話等一批批外資企業贖歸國有,加強國傢對金融、外貿的控制,改善工人工資福利待遇,提高工會和婦女的地位,與蘇聯、東歐國傢建立外交關系。1955年庇隆政府被軍人推翻,庇隆流亡國外,正義黨被宣佈為非法。1973年大選後正義黨再度執政,繼續執行發展民族經濟、進行社會改良、反對大國幹涉、加強與第三世界關系等內外政策。1974年庇隆去世,他的夫人M.E.M.de庇隆繼任總統並當選該黨主席。此後黨內派系鬥爭加劇,國傢政局動蕩。1976年3月正義黨政府因軍事政變被推翻。1983年10月正義黨參加大選,但遭失敗。

  正義黨主張社會正義、階級調和及發展民族經濟;在對美國和蘇聯關系中持“第三立場”。黨的力量由政界、工會、青年和婦女組織4部分組成,有黨員200多萬人,具有廣泛群眾影響;但黨內派系較多,組織也不嚴密。1985年2月,正統派和革新派分別召開黨代表大會,形成兩個黨中央對峙的局面。後來,兩派經多次談判,於同年7月舉行統一的代表大會,選出黨的新領導機構。最高領導機構為全國委員會,主席是庇隆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