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西部主要河流。幹流源出美國科羅拉多州中北部,南洛磯山脈中的弗蘭特嶺西坡,向西南流經猶他、亞利桑那、內華達、加利福尼亞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註入加利福尼亞灣。全長2333公裡,其中145公裡在墨西哥境內。沿途接納格林河、聖胡安河、小科羅拉多河、維爾京河和希拉河等50多條支流。流域面積64.7萬平方公裡。洛磯山區降水較多,並有冰雪融水補給,故上遊水量較豐,支流較多。中、下遊地區大部分屬乾旱、半乾旱氣候,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加以蒸發、滲漏、灌溉等耗水,支支流較少,水量漸減。河口年平均流量311.5立方米/秒,季節變化很大。4~5月洪水期可達1982~3115立方米/秒,枯水期僅為85立方米/秒,相差23~36倍。含沙量很高,河水混濁,呈暗褐色,“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即“染色”之意。每年泥沙入海量1.63億噸,河口不斷向前推進,現河口比古代河口(尤馬)推進近100公裡。河口三角洲面積8600平方公裡。河流比降很大,從河源到河口總落差3500多米,富水力資源,尤其是流經科羅拉多高原的中遊河段,因第三紀以來高原大幅度抬升,河流強烈下切,形成一系列深邃峽谷,適宜築壩建電站。其中世界陸地上最長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全長350公裡,最深達1740米。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科羅拉多河已先後興建起胡佛、戴維斯、帕克、格倫峽谷等大壩和水庫,以及科羅拉多河—大湯姆遜河等跨流域調水工程,總庫容達740億立方米,水電已開發約60%,灌溉流域內外約5000萬畝農田,並向加利福尼亞州南部20個城市供水,通過綜合治理,基本控制住瞭洪水的泥沙;在旅遊等方面也發揮巨大效益。科羅拉多河對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幹旱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素有“美洲尼羅河”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