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州,有“黃金州”之稱。西瀕太平洋,南鄰墨西哥。面積41.1 萬平方公裡。人口2472.4萬(1982),城市人口比重高達91.3%。首府薩克拉門托。

  該州地域呈西北一東南走向,南北長1320多公裡,東西最大寬度400公裡。海岸線長約2030公裡,除聖法蘭西斯科灣深入陸地外,海岸一般比較平直、陡立,沿海平原狹窄。境內地勢高差懸殊,主要由東、西兩組縱列山脈和介於其間的谷地組成。綿延東部的內華達山脈,,為一高大的花崗巖斷塊山,東陡西緩,多4000米以上高峰,其中惠特尼山海拔4418米,為美國本土最高峰。西坡面迎太平洋,氣候濕潤,冬寒夏涼,許多山峰常年積雪,山坡針葉林茂密;背風的東坡,氣候幹旱,植被稀疏。內華達山以東和東南屬盆地與山脈區,氣候幹熱,沙漠廣佈;有兩個低於海平面的谷地──死谷(-86米)和因皮裡爾谷(-75米),並有全州最大的湖泊索爾頓湖(面積905平方公裡,系1905年科羅拉多河洪泛時由沖積物封閉而成)。內華達山以北為喀斯特山的南延部分。

  中央谷地亦稱加利福尼亞大谷地,南北長650公裡,東西寬32~80公裡,由斷層陷落而成。大部分是肥沃的沖積平原,海拔120~300米。氣候暖熱,日照充足,自北往南1月平均氣溫介於4~9℃,7月為24~29℃,無霜期240~280天;北部較濕潤,年降水量750毫米,南部幹旱,僅150毫米。薩克拉門托河與聖華金河分別從西北和東南流經谷地,相匯後向西註入聖弗朗西斯科灣。徑流量的70%集中於薩克拉門托河流域。20世紀40年代與60年代先後興建瞭規模巨大的“中央谷地工程”和“加州工程”,從薩克拉門托河引水至聖華金河流域,渠道總長1900多公裡,對工農業發達的谷地南部幹旱地區具有重要意義。

  西部海岸山脈延伸於中央谷地與太平洋岸之間,由一平行褶皺山嶺和谷地組成,一般海拔600~1500米。聖安德烈斯大斷層穿越本區,地殼不穩定,多地震。海岸山脈以北為克拉馬思山地,巖石古老,山嶺海拔一般為1500~2200米,因受河流切割,地面崎嶇。北緯40°以北屬溫帶海洋性系列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年降水量在1800毫米以上,山地森林茂密,尤以高大的紅杉、巨杉著稱;南部為地中海型氣候,氣溫遞增,降水減少,冬雨夏幹。

  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在1542年歐洲殖民者未到前,人數曾達13萬。1769年西班牙人最先在聖迭戈附近建立永久定居地,此後加利福尼亞成為西班牙領地。1822年起歸屬墨西哥。1848年歸屬美國。同年發現金礦,“淘金熱”持續7年,人口增至30萬。1850年建州。1869年橫貫美國本土大陸鐵路通達,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成為大商港,結束瞭本州與全國隔離的狀況。19世紀末洛杉磯地區石油資源的發現和開發,促進瞭工業發展,人口迅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近代工業興起,農業也因北水南調工程的建成而迅速發展,經濟實力躍居各州前列。1970年人口突破2000萬,超過紐約州,名列首位。

  全國農業最發達的州。農場土地面積約占全州總面積1/3,其中耕地占9.3%,牧場占24%。擁有發達的灌溉網,90%以上耕地為灌溉地,約占全國灌溉總面積17%。農、牧產品多樣。農場現金收入的2/3來自耕作業。甘蔗、蔬菜(蕃茄、萵苣、胡蘿卜、洋蔥等)和水果(柑橘類、葡萄、桃、梨、李、杏、草莓等)產量在全國居突出地位,棉花產量僅次於得克薩斯州;谷物以冬小麥、大麥、稻米、玉米等為主,其中稻米產量僅次於阿肯色州。此外,還廣種牧草和利用天然草地發展畜牧業,為全國主要牛奶和肉、蛋產區。中央谷地是最富庶的農業地帶,全州農牧產品主要產於此區;其次是因皮裡爾谷地。林地面積約占全州面積2/5,為全國三大木材生產州之一。沿海盛產鳀、鮪、鯖等魚類。漁業產值居全國首位,聖弗朗西斯科、聖迭戈以及洛杉磯地區的聖佩德羅是主要漁港。

  制造業發達,部門齊全,其產值和就業人口都占全國首位。主要部門有飛機、船舶、汽車、宇航、電子和電器設備、煉油和石油化工、軍火、采油設備、金屬加工制品等;還有農、林、牧、漁產品的加工工業,如罐頭食品、乳制品、屠宰和肉類包裝、葡萄酒釀造、紙漿和造紙等。礦業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主,約占礦業總產值70%。洛杉磯地區是美國西部最大的制造中心,宇航、飛機和石油等工業集中,擁有全州工業產值的近半數。聖弗朗西斯科地區是另一個制造業中心,其西南的聖克拉拉谷地電子工業發達,有“矽谷”之稱。聖迭戈的電子和造船業也具相當規模。中央谷地諸城是食品加工的集中地。全州公路網稠密,總長度僅次於得克薩斯州,汽車數量居各州之冠,為州內外主要運輸手段。美國本土3條橫貫大陸鐵路的西部終點,州內鐵路幹線也貫通南北。主要海港和國際機場在洛杉磯和聖弗朗西斯科。

  州內氣候宜人,海灘綿長,自然景觀復雜多樣,辟有4個國傢公園,加以有良好的遊樂和休息設施以及便捷的交通,旅遊業興盛,每年吸引數以千萬計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