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轄市,紡織工業和絲綢出口重要基地,港口城市,蘇北濱海平原水陸交通門戶。位於省境東南部,長江口北岸,扼通揚、通呂2運河入江之口,地處江海之匯。轄2區及南通、如皋、海門、如東、海安5縣。面積8001平方公裡,人口775.99萬;其中市區面積121平方公裡,人口45.68萬。2000餘年前,市境尚為長江口區。南北朝時形成沙洲、稱胡逗洲。唐末天佑年間(904~907)始與長江北岸平原連並,為產鹽地;唐置鹽亭場,乾符年間(874~879)設浙西狼山鎮遏使。五代代周顯德五年(958)改名通州。元升通州路,明屬揚州府,清為直隸州,俗稱南通州。1912年為南通縣治。1949年劃城區及其鄰近的唐閘工業區、天生港碼頭區和狼山風景區置南通市。

  市境屬長江三角洲平原,地面高程2~6米;市東南有狼山、軍山、劍山、馬鞍山和黃泥山等殘丘聳峙江岸,形成著名的狼山風景旅遊區。郊區農業以種植蔬菜和特種經濟作物薄荷、留蘭香等為主。19世紀末,張謇等民族資本傢以蘇北濱海平原墾殖區為原料取給地,在唐閘建立紡織、面粉、榨油、機器修配等工廠;在天生港建立輪船碼頭,形成蘇北重要經濟、交通中心。20世紀50年代以來,除擴建原有的棉紡織工業外。又大力發展瞭化學纖維、印染、服裝、電子、機械、化學、電力、建材等工業,成為以紡織、電子為特色的工業城市。所產紡織品(尤以南通印花佈)、服裝、電子產品等暢銷國內外,其中絲綢產品出口創匯額占全市1/4。特產有薄荷腦。此外,由於兼有江、海、河之利,水產業亦盛。

  南通港為江海、江河中轉聯運港口,原在天生港(建於1904年),1949年以後新建南通港;1982年又新建可供萬噸海輪停靠的狼山港,開辟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長江航運辟有通申、通鎮、通寧、通漢等航班;內河航運辟有通蘇、通錫、通常、通揚、通淮、通鹽等航班。另有通揚、通榆兩公路幹線與蘇北各市、縣相通,通過南通東港—沙洲西橫港汽車輪渡可與蘇南公路網聯系。

  南通有中國創辦最早的南通師范學校(1902)和南通博物苑(1905)以及中國首座農業科技檔案館。名勝古跡有五代天祚巖題名石刻、唐天寧寺和為紀念明抗倭英雄曹頂而建立的曹頂墓、倭子墳等。市屬海安縣建有“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如皋縣建有“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建軍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