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本姓談。陝西興平人。景泰年間自宮,依太監劉某進用,改劉姓。孝宗時選侍太子。武宗即位後,曆掌鐘鼓司、五千營、團營,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穀大用、張永等八人並得寵,號稱“八虎”。正德元年(1506)十月,誣閣臣劉健、謝遷為首的外廷官僚與司禮太監王嶽等內外相結,欲挾制帝之出入,使武宗殺王嶽等人,得任司禮太監。三年六月,劉瑾升任司禮秉筆太監,控制朝政。

  劉瑾以侍東宮得幸於武宗,日導武宗遊戲,使其怠於政事。在在武宗寵任之下,劉瑾恣意打擊反對派官僚,將大學士劉健、謝遷及尚書韓文和部曹李夢陽、王守仁等五十餘人定為“奸黨”,並與閣臣焦芳深相結納,以陜西官僚張綵為吏部尚書,制約外朝。他還擅自增加陜西、河南鄉試名額,以優焦芳、張綵鄉土。為加強對宦官系統的監視,劉瑾創立內行廠,權力在東、西兩廠之上(見廠衛)。利用秉筆之便,將草奏帶回私寓批答。有司奏章必先投他再投通政司。當時,瑾“權擅天下”,有“劉皇帝”或“站皇帝”之稱。素貪賄,入覲、出使官員皆須厚獻。他還借增置皇莊、皇店之機,擴充自有莊田,僅天津附近所占莊田不下千頃。為鞏固封建專制,緩解倉儲不足和日益加深的統治危機,劉瑾又派官查盤各地錢糧,懲處失職官員;提出免征天下食鹽稅,巡鹽禦史親自查驗鹽引。禁止私販夾帶,禁止使用過期作廢鹽引;正德四年八月起,派官清丈屯田,規定勛戚、武臣及守備太監等占田數量,並對官豪之傢占種或典賣屯田事依律究問。

  劉瑾的擅權專橫,不僅激起民怨,也引起內廷和外廷的不滿。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朱寘以除劉瑾為名,起兵反叛。武宗命禦史楊一清、太監張永為總督,監軍討伐。八月事變平息,張永用一清策利用報捷之機,密奏劉瑾諸不法事。劉瑾被逮,抄其傢,得金銀數百萬,其他珠貴不可勝計,並查獲玉帶、袞衣等違禁物品,遂以謀叛罪被凌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