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黨在軍隊的政治工作,是人民解放軍的生命線,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源泉,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任務,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路線,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總目標、總任務,以及由此規定的軍隊任務確定的。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服務於國傢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於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人民軍隊的性質,保證軍隊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保證軍隊內部的團結和軍政軍民團結,保證軍隊戰鬥力的提高和各項任務的完成。

  政治工作是黨的工作。政治機關是黨的工作機關。黨對軍隊的政治、思想、組織領導主要是通過政治工作實現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領導全軍政治工作。政治工作與軍事工作、後勤工作以及其他工作,在軍隊各級黨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結成軍隊工作的整體。政治工作主要由各級政治機關、政治工作人員組織實施。政治工作也是全軍人員的共同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在長期革命鬥爭實踐中逐步形成為一門具有鮮明黨性和很強的實踐性的科學。它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和軍隊建設的學說為理論基礎,以研究和闡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規律及其應用為使命。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和總結的軍隊政治工作基本的理論原則和方法,構成瞭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是中國無產階級軍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適應中國工農武裝革命和建設無產階級的新型人民軍隊的歷史要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中國北伐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合作組織革命軍隊,借鑒蘇聯紅軍的經驗,在國民革命軍中開展瞭政治工作。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後,在各個歷史時期,隨著中國人民革命和人民軍隊建設的發展,軍隊政治工作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時期,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創立與形成的時期。從1927年8月南昌起義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之日起,黨就在軍隊中建立瞭政治工作。同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隊伍經過三灣改編,在部隊各級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和黨代表制度,支部建在連上,實行民主主義,從政治上、組織上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接著,毛澤東在領導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深入土地革命的鬥爭實踐中,進一步為軍隊提出和制定瞭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三大任務,三大紀律八項註意,官兵平等、軍民團結的新型內外關系及正確的俘虜政策等重要原則和政策。1929年12月,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系統地總結瞭紅軍建設的經驗,確立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奠定軍隊政治工作基礎,使中國紅軍開始完全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之上。這是軍隊建設和政治工作建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此後,隨著各地紅軍力量的迅速成長壯大,在部隊中相繼建立和健全瞭政治工作機構和制度。1930年冬,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頒佈《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1931年2月,成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統一領導全軍的政治工作。在這前後,紅軍各個方面軍曾連續擊敗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積累瞭作戰中政治工作的豐富經驗。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在“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的影響下,紅軍建設和政治工作遭受嚴重挫折。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瞭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紅軍政治工作重新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政治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全面發展與成熟的時期。在國共兩黨再次合作的新形勢下和爭取民族解放的艱苦鬥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其他人民武裝,貫徹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政策,保持和發揚紅軍時期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創造瞭許多新的經驗。

  為適應紅軍改編後的新情況及抗日遊擊戰爭的新特點,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根據中共中央決定,設立瞭黨的八路軍、新四軍軍委分會及團以上各級軍政委員會,恢復瞭在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之初,一度取消的政治委員制度。中國共產黨吸收大批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參加黨領導的抗日隊伍,使軍隊增加瞭新的血液,政治工作更加活躍。經過從1942年開始的以整風為中心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運動,轟轟烈烈的全軍大生產運動,以及在整風基礎上開展的群眾性尊幹愛兵、擁政愛民運動,人民軍隊在思想基礎和物質基礎方面都極大地加強瞭,從而有力地保證瞭黨的抗日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和抗戰的最後勝利。

  這一時期,軍隊政治工作在理論上有重大發展。毛澤東提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軍宗旨和黨指揮槍的原則,以及他概括的政治工作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三個基本原則,是人民軍隊建設和政治工作經驗的科學總結。1944年4月,譚政受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托,代表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在中共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所作《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總結建軍以來政治工作的經驗,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從理論上進一步闡明軍隊政治工作的性質、方向、地位、任務和方法,是繼古田會議決議之後軍隊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歷史文獻,是軍隊政治工作在各個方面獲得豐富發展並達到成熟的重要標志。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 這一時期,與中國兩個命運、兩種前途決戰的鬥爭形勢和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任務相適應,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又有重大的發展。在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頻繁作戰中,人民解放軍在總結以往民主運動和創造戰鬥英雄、模范工作者運動經驗的基礎上,廣泛開展瞭群眾性的團結互助運動和為人民立功運動。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恢復瞭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被錯誤取消的軍隊中的各級黨委員會,重行頒佈瞭三大紀律八項註意,並對其內容作瞭統一規定。從1947年冬起在全軍普遍開展的以“訴苦”、“三查”為內容的新式整軍運動,是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和民主運動的新發展,對提高全軍官兵的政治覺悟,增強部隊的紀律性和戰鬥力,保證軍隊的鞏固、擴大和作戰的勝利起瞭重大作用。毛澤東總結軍隊民主運動的經驗,把它集中概括為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及渡江戰役,取得瞭組織實施大兵團作戰中政治工作和大規模爭取瓦解敵軍的重要經驗。此後,隨著作戰任務的逐步減少,人民解放軍先後組織和派遣大批工作隊,執行接管新解放區和城市的任務,對解決新解放區的幹部問題和人民革命事業的順利發展起瞭巨大的作用。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 政治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的任務由奪取政權轉變為保衛和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軍隊由長期的戰爭環境轉入和平環境,進入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新時期。政治工作在新的實踐中有瞭新的發展。

  為適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調整、充實和健全政治工作機構,統一全軍政治工作領導體制,組建專門培訓政治幹部的院校,開展海軍、空軍和特種兵政治工作,加強幹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毛澤東思想的學習,並開展瞭大規模的文化教育運動。1954年4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佈《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為軍隊政治工作規定瞭一套完整的制度。1955年實行義務兵役制、軍銜制和幹部薪金制,政治工作保證瞭這三大制度的實施。在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全軍積累瞭開展軍事訓練和各項業務、技術工作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經驗。通過群眾性的學習共產主義戰士雷鋒以及其他英雄模范人物和先進集體的活動,在部隊中形成瞭革命、健康、朝氣蓬勃的良好風氣。

  從50年代後期開始,軍隊政治工作逐漸受到“左”的指導思想的影響,錯誤地開展反“教條主義”鬥爭和批判“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給軍隊建設和政治工作造成很大損害。1960年關於加強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決議,有正確的、積極的內容,但由於把階級鬥爭作為主要矛盾,把反“右傾”作為政治上的主要任務,把政治工作強調到不適當的地位,使軍隊政治工作的方向發生瞭偏差。“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推行“政治可以沖擊一切”,搞無限上綱和實用主義、形式主義,嚴重地破壞瞭軍隊的政治工作。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軍隊政治工作逐步走上正確的軌道。1978年6月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根據鄧小平確定的會議主題,著重討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恢復和發揚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清除“左”的影響,端正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取得瞭撥亂反正的重大勝利。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軍隊政治工作圍繞黨在現階段的總目標、總任務和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發揮服務、保證作用,不斷改革,努力開創新局面。全軍深入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廣大指戰員自覺地同黨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大力提倡和發揚革命和拼命的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的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以及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革命軍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開展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的工作;組織部隊積極參加國傢經濟建設,廣泛開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改革幹部制度,努力建設一支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幹部隊伍;自上而下地對軍隊黨的組織進行全面整頓,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戰鬥作用和黨員的模范作用;宣傳和貫徹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指導方針,保證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的順利進行。1987年1月27日《中央軍委關於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根據新的歷史時期軍隊的任務和面臨的情況,對軍隊政治工作指導思想、主要任務、方針政策和基本方法做瞭全面的闡述和基本規定。所有這些,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進入瞭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原則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在毛澤東關於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理論的指導下,在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並確立瞭它的基本方針和原則。主要有: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這是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在建軍問題上的集中體現,也是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它要求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要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在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絕不允許脫離人民,凌駕於人民群眾之上。為此,軍隊要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時期總任務的要求,同時擔負起打仗、做群眾工作、生產三位一體的任務。在國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軍隊不僅要成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而且要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是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黨指揮槍是軍隊建設不可動搖的原則。政治工作必須保證全軍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地貫徹執行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自覺地堅持黨領導軍隊的各項制度;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中心環節 堅持用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教育和激勵部隊,啟發和提高幹部戰士的政治覺悟。幫助幹部戰士逐步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抵制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發揚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和軍隊的具體任務進行,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和疏通引導、說服教育的原則,把言教和身教結合起來,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實行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 這是根據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而確立的人民解放軍處理內部關系,處理與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以及組織對敵政治鬥爭的基本準則。它具體地體現瞭團結自己、戰勝敵人的政治工作總方針,是人民解放軍區別於一切舊式軍隊的顯著標志。貫徹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的原則,要求從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軍官兵的人格這一根本態度出發,制定出適合當時、當地環境的各項具體政策和工作方式、方法。

  發揚政治、經濟、軍事民主 這是人民解放軍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的基本內容,是黨的群眾路線在軍隊中的具體運用。發揚政治、經濟、軍事民主,要求幹部尊重戰士的民主權利,上級尊重下級的民主權利,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的關系,充分發揮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術的目的。

  執行三大紀律八項註意 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是人民解放軍統一的革命紀律,體現瞭人民軍隊的本質。它把人民軍隊處理內外關系以及對待俘虜的基本政策和要求,具體化為指戰員的行動準則,成為軍隊執行正確路線,完成各項軍事、政治任務的重要保證。在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要堅持用三大紀律八項註意的精神教育部隊,並根據新的條件和情況,在貫徹執行中提出具體的要求。

  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瞭優良的工作作風,科學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其中最根本的是: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部隊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堅持政治工作為黨的總任務、總目標服務,為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服務,密切結合部隊作戰和各項任務、各項工作的實際來進行的指導方針;堅持發揮各級政治機關和政治工作人員的模范作用。

  政治工作主要內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內容,總的可概括為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兩大方面。按業務性質區分,主要包括:宣傳教育工作,黨和共青團的組織建設,幹部工作,保衛工作,文化工作,群眾工作,敵軍工作,兵役、預備役和民兵政治工作等。從工作對象、范圍或部隊擔負的任務區分,有戰時政治工作,軍事訓練、國防科研、施工、生產、執勤中政治工作,後勤政治工作,院校教學中政治工作,等等。政治工作的具體內容主要是:

  組織部隊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傢的憲法、法律以及黨和政府有關軍事工作的決議、決定、指示;做好經常性思想工作;開展適合軍隊特點的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

  管理軍隊中黨的組織,指導各級黨委員會和基層黨支部的思想、作風和組織建設,維護黨的紀律,不斷提高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力。領導軍隊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

  管理幹部工作,執行黨的幹部政策,建設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幹部隊伍。

  進行軍事訓練、後勤、國防科研中的政治工作,保證軍事訓練方針、原則的貫徹執行和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部隊現代戰爭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進行科學文化教育,培養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軍隊、地方“兩用”人才。

  教育全軍人員認真執行各種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維護軍隊高度的集中統一和嚴格的紀律。發揚軍隊內部民主,增強內部團結。

  進行戰時政治工作,保證部隊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的戰略方針、作戰原則及上級的命令、指示,完成作戰任務。

  貫徹執行黨和國傢安全保衛工作和政法工作的方針政策,防范和打擊間諜、特務和反革命分子的破壞活動以及其他犯罪活動,保證部隊的純潔和鞏固。

  貫徹執行黨和國傢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發展軍隊的文學、藝術事業和體育事業,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

  組織部隊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開展擁政愛民和軍民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

  進行對敵軍政治、思想狀況的調查研究,組織對敵軍的瓦解工作。

  貫徹執行黨和國傢兵役工作的方針、政策、法令,進行兵員征集、退役、預備役和民兵政治工作。

  此外,組織部隊開展群眾性立功創模和革命競賽活動,表揚和獎勵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褒揚革命烈士,撫恤犧牲、病故軍人的傢屬等,也都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軍隊中的黨組織和政治工作組織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黨組織和政治工作組織機構主要是:

  黨組織 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的原則,在軍隊中團以上部隊和相當於團以上的單位,建立黨的委員會。黨的各級委員會是各該部隊統一領導和團結的核心。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是實現黨對軍隊領導的根本制度。凡部隊中一切重大問題,除瞭在緊急情況下由首長機斷處置、事後向黨委報告外,都由黨的委員會討論並作出決定,屬於軍事工作方面的,由軍事主官負責組織實施,屬於政治工作方面的,由政治委員負責組織實施。

  在團以上部隊和相當於團以上單位的機關和直屬隊,根據實際需要設立直屬黨委員會或黨(總)支部委員會。在營和相當於營的單位建立黨的基層委員會。在連和相當於連的單位建立黨的支部委員會。連隊黨支部是黨在軍隊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

  在團以上部隊和相當於團以上的單位,建立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同級黨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見中國共產黨軍隊紀律檢查委員會)。

  政治工作人員 在團以上部隊和相當於團以上的單位,以及根據需要在獨立執行任務的營和相當於營的單位,設立政治委員。政治委員隸屬於直屬上級部隊首長,在本部隊與軍事主官同為部隊首長,對各項工作共同負責。政治委員通常主持黨委員會日常工作,是所轄部隊政治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營設政治教導員。連或相當於連的基層單位設政治指導員。團以上機關的部門根據需要設政治協理員。

  政治機關 在團以上部隊和相當於團以上的單位設立政治機關。各級政治機關在上一級政治機關、同級黨委員會和政治委員的領導下,負責管理本部隊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履行國傢機關賦予的有關職能。全軍最高政治機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此外,人民解放軍在團以下部隊還設有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工作委員會、營總支委員會和連支部委員會,以及連隊革命軍人委員會。

  現代科學技術飛躍發展並廣泛、迅速地應用於軍事領域所引起的戰爭理論、戰爭樣式、軍事戰略、軍隊指揮與編組等一系列變化,以及國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新的情況和條件,對軍隊政治工作提出瞭更高的要求,同時為政治工作開拓瞭更廣闊的活動領域,為政治工作進一步發展提供瞭新的物質技術條件。在新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發展方向,是努力把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與軍隊建設的新的歷史條件結合起來,與未來戰爭的特點結合起來,使政治工作更好地為鞏固和提高部隊戰鬥力,為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服務,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新的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參考書目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北京,1964。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周恩來選集》(上),人民出版社,北京,1980。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人民出版社,北京,1981。

 譚政:《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戰士出版社,北京,1983。

 薑思毅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史》,解放軍政治學院出版社,北京,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