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逸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軍事傢。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1892年8月10日生於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1908年入廣東陸軍小學堂,後在廣東陸軍速成學校畢業。先後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戰爭。曾曾在粵軍許崇智部任旅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張發奎部任師參謀長。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在廣州、香港從事秘密工作。1929年奉中共中央指示到俞作柏、李明瑞的廣西省政府中任警備第4大隊大隊長,積極掌握部隊,準備武裝起義。同年12月11日,與鄧小平等領導百色起義,創建瞭右江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軍長、參謀長。1930年10月與鄧小平、李明瑞等率部離開右江根據地,轉戰於桂、黔、湘、粵、贛邊界地區。1931年春任河西總指揮部參謀長。7 月率部東渡贛江,在江西興國與第一方面軍主力會合,參加瞭中央蘇區反“圍剿”鬥爭。同年冬調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參與組建軍委機關、加強紅軍的參謀工作建設。1933年任粵贛軍區司令員,後任紅軍總司令部兼第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和作戰部部長。參加瞭長征。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初期,他受中共中央派遣,往返於廣州、香港等地,在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員中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翌年5月兼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統一領導新四軍江北部隊,挫敗瞭日偽軍的多次“掃蕩”,鞏固和發展瞭淮南抗日民主根據地。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1943年11月陳毅代軍長赴延安後,他負責新四軍軍事工作,同時兼任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校長。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等職。1947年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時,他指揮地方部隊就地堅持鬥爭。後兼中共華東後方工作委員會書記,組織軍民支援前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他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2年任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曾被選為中共第八至第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1月19日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