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

  中國南宋軍事傢。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出身農傢。少時習武,喜讀兵書戰策,曾從軍抗遼。靖康元年(1126),複投軍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高宗即位後,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後隨河北招撫使張所等在黃河南北抗擊金軍,屢建建戰功。建炎三年(1129),金將完顏宗弼渡江南進,嶽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襲擾金軍,多次獲勝。次年春,金軍自臨安(今杭州)撤軍北還,嶽飛率部至牛頭山(今南京西南)夜襲金營,偵知金軍撤離建康(今南京),揮師追擊,大敗金軍,收復建康,升任通泰鎮撫使。

  紹興三年(1133),金扶植的劉豫政權派軍攻占襄陽(今屬湖北)等郡。嶽飛提出先取襄陽等六郡,進圖中原的方略,得到宋廷采納。次年四月,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此後,他營田屯兵,安撫民眾,為進軍中原打下瞭基礎。

  五年夏,嶽飛奉宋廷之命鎮壓洞庭湖地區的楊么農民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一反宋軍歷年秋季多行防禦的常法,舉兵奇襲劉豫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陜南大片失地,取得重大勝利。

  七年,嶽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提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檜拒絕。十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嶽飛按照其連結河朔進軍中原的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民眾配合下,充分發揮士氣旺盛、訓練有素等有利條件,在郾城、潁昌之戰中大破金軍精騎,擊敗金軍主力。

  正當嶽飛行將渡河時,高宗、秦檜卻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回師,致使嶽飛恢復中原的計劃功敗垂成。次年,回臨安,被解除兵權,改授樞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嶽飛富韜略,善用兵,博采眾謀,團結民眾。作戰指揮機智靈活,不拘常法。強調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他嚴於治軍,重視選將,信賞明罰,愛護士卒。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宋史·嶽飛傳》)著稱,被譽為“嶽傢軍”。金軍嘆服:“撼山易,撼嶽傢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