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代長城西段重要關口。古代內地通往西域的門戶。因昆侖山之玉石經此運往內地得名。古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71公裡小方盤城(一說位於大方盤城)。1982年在小方盤城西5公裡馬圈村發掘一處古關遺址,據考證為古玉門關的一部分。漢武帝開闢河西後置關。元封三年(西元前108)自酒泉築亭障至玉門,遂為長城關隘。唐代(一說六朝),因自安西星星峽通伊吾(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附近)道路日益重要,將關址東移至合河戍(今甘肅安西雙塔堡附近)。宋以後關漸廢圮。玉門關地當河西走走廊西端,北依天山餘脈,南鄰阿爾金山麓,疏勒河自東而西流經關北,沿河兩岸水草豐足,為天然通道。元封三年,大將趙破奴率騎出玉門,破車師(古西域國名,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西)。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太初三年,李廣利兩度伐大宛(今蘇聯費爾幹納盆地),均出師玉門。東漢永平十六年(公元73),竇固攻北匈奴,班超出使西域,俱經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