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隋文帝,中國隋朝政治傢、軍事統帥。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北周柱國大將軍楊忠之子。原任散騎常侍、大將軍等職,襲父爵為隋國公。北周建德年間,隨武帝宇文邕攻北齊,進位柱國大將軍。靜帝宇文闡年幼即位,他任左大丞相,總攬軍政大權,革除暴政,任用賢能,崇尚節儉,頗得民心。派兵分別擊平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的反抗。北周大定元年(581),迫使靜帝讓位,建立隋朝。稱帝後,整頓內部,增強實力,準備滅陳。不久,突厥遊牧汗國南下襲擾,他轉而採取南南和北戰、先擊北後攻南的方針。用離間、分化的政治策略與軍事打擊相結合,於開皇三年(583)擊敗突厥,消除瞭北面的威脅(見隋反擊突厥之戰)。七年,派兵進駐江陵(今屬湖北),廢掉蕭氏的後梁。八年冬至九年春,在經充分準備之後,出動水陸軍50餘萬,一舉突破長江天險,攻克建康(今南京),滅亡陳朝。至此結束瞭270餘年南北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中國(見隋滅陳之戰)。十年,又派兵平定江南士族豪強的叛亂,使南北統一趨於穩定。他改革西魏、北周以來的府兵制。令所有的軍人都在州縣落籍,同民戶一樣從事生產,士兵本人則仍保留軍籍,以備征召。這一改革取消瞭兵民異籍制度,適應瞭民族融合、國傢統一和社會生產發展的要求。楊堅在位24年,勵精圖治,實行瞭許多改革,使社會保持安定,經濟得到發展。仁壽四年卒,疑在病中為其子楊廣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