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淩晨(夏威夷時間),日本海軍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進行的戰略突襲,是日本為發動太平洋戰爭(見彩圖)而進行的海上進攻戰役。珍珠港位於夏威夷群島瓦胡島南端。瓦胡島是夏威夷群島的軍事、政治中心,美國通往亞洲和澳洲的交通樞紐。美國太平洋艦隊自1940年夏季開始,即以珍珠港為基地活動於太平洋上。1940年,隨著歐洲戰局的發展和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的簽訂,日本為奪取美、英、荷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加速瞭南進的戰爭準備。為消滅或癱瘓美美國太平洋艦隊,解除其對日本南進的威脅,1941年初,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授意擬訂襲擊珍珠港的作戰計劃。計劃經海軍軍令部批準後,12月1日的禦前會議定下襲擊作戰的最後決心。

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次日英美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本襲擊珍珠港的企圖是:在襲擊前10餘日,航空母艦機動部隊從日本本土出發駛向夏威夷,在突擊日日出前1~2小時抵達瓦胡島以北約200海裡的海域展開,爾後出動艦載機襲擊珍珠港的美國艦船和岸上航空基地,消滅美太平洋艦隊主力。突擊結束後立即脫離,返回日本內海。日本以第1航空艦隊的6艘航空母艦(艦載機約400架)編成機動部隊(戰鬥艦艇24、油船3),作為襲擊的主力,由第1航空艦隊司令南雲忠一海軍中將指揮。另以27艘潛艇組成先遣部隊,進入夏威夷海區偵察、監視和截擊美艦隊;並使用特種潛艇潛入港內,配合艦載機攻擊港內美艦船。同年8~11月,各參戰部隊進行瞭嚴格訓練,魚雷機編隊在地形類似珍珠港的鹿兒島進行瞭低空淺水魚雷攻擊訓練。同時,對魚雷進行改裝,以適應在珍珠港內進行淺水攻擊的要求。日本為達成襲擊的突然性,一面利用談判掩護其作戰準備,一面采取偽裝和保密措施隱蔽其戰役企圖;機動部隊選擇瞭航程較遠(3000多海裡)但冬季很少有船隻往來的北航線隱蔽航渡;襲擊日期則確定在12月7日(星期日)。美國希望通過談判解決沖突,且認為自己力量雄厚、日本不敢貿然發動戰爭,故在太平洋地區未作好戰爭準備。瓦胡島駐軍低估日本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缺乏警惕,疏於戒備;且以為珍珠港水淺(12~15米),日本不可能從空中實施魚雷攻擊(當時認為水深超過22米的水域才能實施空中魚雷攻擊),未曾有效地組織偵察和基地防禦,大型艦艇沒有佈設防魚雷網;當美日關系極度緊張之際,仍照例放假。

襲擊珍珠港

  1941年11月中旬,日本先遣部隊偽裝日常巡邏,分別由佐伯灣和橫須賀等地出發,沿中航線和南航線駛向夏威夷。11月25日,機動部隊從擇捉島(位於千島群島)的單冠灣起航,沿北航線駛向瓦胡島。在航渡中實行無線電靜默。12月7日(星期日)4時30分,機動部隊在瓦胡島以北約230海裡海域展開。5時30分,派出2架水上飛機對瓦胡島及其附近海面進行偵察。此時,珍珠港內艦船密集配置,瓦胡島各機場上飛機成排停放,高射炮陣地隻有少數人值勤,艦艇沒有防空準備。6時,日本第1波飛機183架起飛,從瓦胡島西部進入,7時55分開始攻擊。美軍從3時55分起,曾數次發現日本潛艇逼近,但未引起重視;7時以後,發現大批飛機抵臨,又誤認為是己方飛機,未加防范。7時15分,日本第2波飛機171架起飛,從瓦胡島東部進入,8時55分開始攻擊。整個襲擊持續約兩小時,隻遇到輕微抵抗。日本以損失飛機29架和特種潛艇5艘的微小代價,擊毀擊傷美國太平洋艦隊停泊在港內的全部8艘戰列艦和10餘艘其他主要艦隻,擊毀美機約180架,斃傷美軍3500餘人。美太平洋艦隊的3艘航空母艦因出海執行任務而免遭襲擊。岸上的油庫和其他重要設施,未被擊中。在空襲的同時,潛入珍珠港內的特種潛艇也進行瞭襲擊,但未獲戰果。

  襲擊珍珠港的成功,使美國太平洋艦隊受到重創,日本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順利地展開進攻。美國的最大教訓在於對戰爭的危險性估計不足,疏於戒備。日本襲擊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計劃周密,準備充分,情報偵察工作嚴密,采取瞭有效的戰役偽裝和隱蔽措施,選定瞭適當的航線和突擊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