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在山東省昌樂、濰縣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攻城戰役。1948年春,人民解放軍取得周村、張店戰役勝利,國民黨軍第2“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為防止解放軍進攻津浦鐵路中段,即收縮兵力,一面加強兗州至泰安一線防禦,一面令國民黨軍整編第96軍軍長兼整編第45師師長陳金城指揮正規軍、保安部隊15個團,連同土雜武裝共4.6萬餘人固守昌濰地區。其中濰縣守軍有正規軍4個團、保安部隊6個團共2.5萬餘人,周圍數十縣的惡霸地主、還鄉團大大部蝟集於此。該城工事堅固,明碉暗堡交錯,周圍地形開闊,白浪河縱貫南北,將濰縣分為東西兩城,西城高出東城5米,為其防禦重點。

  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兼山東兵團政治委員譚震林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在占領膠濟鐵路西段後,決心乘勝東進,集中54個團的兵力,求殲昌濰守軍。戰役計劃首先包圍濰縣,奪取攻城陣地;爾後集中主力攻占西城,再占東城,最後肅清外圍據點。以第9縱隊和渤海縱隊及魯中縱隊一部共22個團攻城;渤海、膠東軍區4個團分別圍困昌樂、安邱、坊子等據點;第7縱隊及渤海縱隊一部共12個團在西線阻擊濟南方向援軍;第13縱隊1個師及膠東軍區一部共10個團在東線阻擊青島方向援軍,並以第13縱隊2個師6個團為戰役預備隊。對後勤支前及接管城市等工作,山東省政府作瞭周密佈置。

濰縣戰役

  此戰役於4月2日發起,至8日,山東兵團各部完成瞭對濰縣及其外圍據點的包圍。接著,采取穩紮穩打的方針,依靠近迫作業和炮火、爆破、突擊相結合,以極小的代價,逐一突破瞭守軍層層防禦工事。至18日,肅清四關守軍,並攻占坊子等外圍據點50餘處。隨即轉入攻城的直接準備。此時,王耀武判斷解放軍已無力攻城,居然在濟南開會慶祝“濰縣解圍”。23日晚,攻城部隊以優勢炮火結合爆破,突然猛攻西城,第9縱隊首先在北城垣打開缺口,渤海縱隊、魯中縱隊也相繼由南城垣突破,經25小時激戰,占領西城,守軍大部被殲。26日夜,攻城部隊依靠居高臨下的優勢,一舉突入東城,27日,濰縣全部解放。昌樂、安邱等地守軍在棄城逃跑時,相繼被殲。

中國人民解放軍登上灘縣城頭

  戰役發起後,青島國民黨軍5個旅西援,被斃傷一部後,徘徊於大沽河東岸;王耀武親率3個師由濟南東援,遭到層層阻擊,滯留於益都以西地區。當山東兵團將第13縱隊、渤海縱隊西調,準備圍殲西路增援之國民黨軍時,援軍見濰縣已失,迅速回撤。

  濰縣戰役,共殲國民黨軍4.6萬餘人,俘其軍長兼師長陳金城。濰縣的解放,使渤海、膠東、魯中解放區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