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中各種價格及其相互聯繫所形成的網路關係。又稱價格結構。

  內容 價格體系由各種價格通過縱向銜接和橫向聯繫連結而成。同一種商品在流通各個環節上價格之間的縱向銜接稱為商品差價;國民經濟各部門所提供的各種不同商品(勞務)價格之間的橫向聯繫,稱為商品比價。在中國,由於國傢對部分商品(勞務)價格實行直接行政控制或間接宏觀調控,就使商品(勞務)價格之間多瞭一層管理程度的差別及由此形成的的相互關聯。價格體系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商品差價體系、商品比價體系和按經濟管理原則形成的價格形式體系。

  商品差價體系 商品從生產進入流通,直至進入消費領域的過程中,發生瞭時間與空間的運動,產生瞭價值和效用的變化,從而形成瞭價格的差別及各類商品的差價體系,如購銷差價、批零差價、地區差價、季節差價等。

  合理的購銷差價和批零差價,是協調工業和商業、農業和商業、批發和零售企業以及國傢和消費者利益關系,保證商品從生產環節安全、快捷、高效地抵達消費環節,使其效用和價值充分實現的重要條件,也是在現行價格體系中控制銷售價格水平的重要工具。

  季節差價是同種商品在同一市場因季節不同造成的價格差額。其意義在於緩解生產、消費的季節性波動和市場的相對平衡。

  同種商品從產地運往銷地,經營單位需要支付一定的運輸費用及在運期間的利息以及損耗等,從而形成瞭地區差價。合理的地區差價,有利於促進商品正常流通和擴大地區間商品交流,有利於生產力合理佈局。

  質量差價是由商品(勞務)的質量差別造成的價格差別。一方面,它與商品的時間和空間運動無關,因而與上述差價有所區別;另一方面,它又是由價值和效用的差別形成的,因而與上述差價又有著相同的內涵。質量差價對於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運用價值工程原理改進經營管理,從而促進資源使用效率的全面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商品比價體系 在交換中,不同的商品(勞務)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發生聯系,形成瞭各類商品的比價體系,如工農業產品比價、農產品內部比價、工業品內部比價、工農業產品與運輸之間的比價等。

  在商品比價體系中,工農業產品比價反映著國傢、工業企業和廣大農民的利益關系。農產品價格不僅直接決定著農民的收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職工的工資水平,通過工資影響著工業品成本、運輸成本、建築成本和服務行業開支水平,從而影響著工業品價格、交通運輸價格、建築產品價格和服務收費水平。農產品中的經濟作物價格水平,則直接作為工業產品的原材料,決定著工業產品的成本水平,從而決定著其價格水平。農產品內部比價反映瞭各種農產品的生產收益之間的關系,對於農業生產結構的均衡和協調,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工業品內部比價則反映著工業企業之間、工業企業與國傢之間的利益關系。工業原料和能源價格,對國民經濟一切部門的產品成本和價格都有影響,對工業生產結構的形成和演進具有決定性作用。

  價格形式體系 按國傢管理的嚴格程度劃分,中國有三種價格管理形式:國傢定價、國傢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這三種價格形式在數量上呈板塊組合,如:1990年農產品收購總額中國傢定價部分占31%,國傢指導價部分占27%,市場調節價占4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國傢定價占30%,國傢指導價部分占25%,市場調節價占45%。在功能上表現為有機結合,即三種價格形式在不同區域、不同所有制、不同產品和不同時期內相互之間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