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商品經營或貨幣經營的資本傢,是商業資本的人格化。他們直接剝削商業勞動者,間接剝削產業勞動者。

  從歷史上看,商業資本和商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以前就都存在瞭。人類社會自從發生瞭畜牧業和農業分離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和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就開始有商品交換和商品生產。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又發生瞭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出現一個不從事生產隻從事產品交換的商人階級。“它成瞭每兩個生產者之間的不可缺少的的中間人,並對他們兩者進行剝削。”“它很快就獲得瞭大量的財富和相應的社會影響,正因為如此,它在文明時期就取得瞭愈來愈榮譽的地位和對生產的愈來愈大的統治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89頁)。

  商業資本的運動形式就商品經營資本來講是G-W-G′,就貨幣經營資本來講是G-G′,二者都從預付貨幣資本G開始,以增殖瞭的貨幣資本G′完成循環。所以,商人的財產總是作為貨幣財產而存在,他的貨幣也總是作為資本發生作用。

  在資本主義生產中,一旦工場手工業(特別是機器大工業)相當鞏固以後,產業資本就為自己創造瞭市場,並用自己的商品來奪取市場。這時,商業的地位就發生瞭變化,成為工業生產的仆從。資本主義的社會化大生產要求流通資本的職能獨立化,產業資本傢的出售活動轉手交給大商人即商業資本傢來代理,這樣的社會分工會使產業資本節約流通費用,加速資本周轉,提高資本的利用率。商業資本傢是依靠雇傭商業勞動者來經營業務的。由於純粹的商業活動(即買和賣)不包含生產活動,不創造剩餘價值,商業資本傢的利潤隻能來源於購銷差價,即通過產業資本傢讓出一部分利潤,也就是通過間接剝削產業勞動者來獲得利潤。但是,商業資本傢之所以能迫使產業資本傢讓出一部分利潤,是因為他替產業資本傢完成瞭通過商品流通實現剩餘價值的任務。這個任務並不是商業資本傢自己去完成,而是依靠雇傭的商業勞動者去完成的。商業勞動者雖不能創造剩餘價值,他們的勞動卻使商業資本傢可以從產業資本傢那裡瓜分到一部分剩餘價值,獲得商業利潤,所以商業資本傢直接剝削的是商業勞動者。

  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行資本傢是把生息資本作為“資本商品”來經營的商業資本傢。他經營的不是普通商品的買賣,而是“資本商品”的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