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作品。作者黃志龍(執筆)、次仁多吉、洛桑·次仁。劇本發表於《劇本園地》1982年第1期,1984年6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單行本。1982年6月由西藏話劇團在北京首演。總導演歐陽山尊。導演普佈次仁、鮑黔明、蘆敬之、洛桑·次仁。

  全劇共分8場,描寫西元7世紀初葉,吐蕃英主松贊幹佈先後統一西藏地區各氏族部落後,為瞭穩定和鞏固統一的局面,振興民族的經濟、文化,立志改革圖強,同權臣尚朗和本教國師等保守、反動勢力展開鬥爭的的事跡。

  作者在創作中註意尊重歷史真實,同時又著眼於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在松贊幹佈一生的重大事跡中,選取他創文字、修法典這場鬥爭為主線,借歷史人物的英雄行為,在思想上給現代人以啟迪,使劇本的主題思想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既註意吸取藏族的民間神話傳說,又能突破神話傳說中對於松贊幹佈的偶像化和神化,比較真實地刻畫出一個英明的統治者同時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形象,使人感到真實可信。

  劇本具有起伏跌宕的宏偉氣勢,表現出西藏人民古樸、雄健的民族性格和古代西藏高原的歷史感,加上語言上的粗獷、淳樸,使整個劇本具有英雄史劇渾厚雄壯的氣勢和濃烈的西藏高原鄉土氣息。

《松贊幹佈》劇照

  劇本獲得文化部、中國戲劇傢協會頒發的1980~1981年優秀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