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西默農

  比利時法語作傢。生於列日,在傢鄉上中學。1918年當書店職員,翌年進《列日日報》社任記者,並發表第一部小說《在阿什橋上》(用筆名喬治·西姆)。19歲到巴黎從事文學創作。1945年以後前往美國,多年後移居法國。現住瑞士士洛桑。1952年起為比利時皇傢文學院院士。

  西默農發表過大量的犯罪心理分析小說和偵探小說,以寫梅格雷探案而聞名於世。警長梅格雷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小說《拉脫維亞人皮埃爾》(1930)中。隨後,他又陸續寫出《已故加萊先生》、《聖福利安的吊死鬼》、《一個人的頭》、《黃狗》、《十字路口之夜》、《我的朋友梅格雷》、《梅格雷的手槍》、《梅格雷在紐約》、《梅格雷旅行》等作品。僅以梅格雷為主人公的偵探小說就有82部,深受群眾喜愛,並在作者設想的梅格雷的出生地為他建瞭雕像。

  西默農的作品被認為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它們與一般的偵探小說不同,重點不在於調查“誰犯瞭罪”,而在於研究“為什麼犯罪”。西默農強調案件的因果關系,十分註重環境對人物的影響。他筆下的罪犯多半是出身貧賤的小資產者,他對這些“命運的犧牲者”表現出同情,但對具體的罪行卻很少作出判斷。

  西默農的代表作《雪是臟的》(1948),寫納粹統治下一個青年如何在環境的影響下日漸墮落,甚至想摧殘真心愛他的純潔的少女,但他內心充滿矛盾,最後在現實的教育下有所悔悟。同類的小說還有《關於貝貝·董熱的真相》、《給我法官的信》、《奧古斯特之死》、《奧迪爾的失蹤》、《玻璃籠子》等,這些作品是用現實主義手法寫成,在形形色色的案件中著重分析犯罪的主客觀原因,並刻劃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別是表現人的孤獨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他的作品文風樸素,結構嚴謹。

  西默農的作品內容廣泛,發行量較大。瑞士“相遇”出版社發行的《西默農全集》(1967~1973)共有72卷。1973年以後,西默農宣佈停止寫作小說,僅僅發表瞭幾部回憶錄式的作品。他的小說有不少已改編成電影、電視、戲劇、連環畫等,譯成瞭幾十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