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e拉封丹

  法國寓言詩人。1621年7月8日生於香檳一個森林水澤管理人傢庭。幼年在農村度過,對大自然興趣濃厚。19歲時懷著當教士的理想去巴黎學習神學。後改學法律,獲巴黎最高法院律師職稱。1652年接替父親的職務,但潛心作詩,,曾在巴黎為財政總監富凱寫作詩劇,領取年金。1661年富凱因故被捕,拉封丹不得不逃亡到利摩日,從此對朝廷不滿。1663年末返回巴黎,先後投靠兩位公爵夫人,並出入於上流社會。他受到好友、學者莫克魯瓦的影響,崇拜古代詩人,同時結識瞭莫裡哀、拉辛和佈瓦洛,藝術觀漸趨成熟。

  1668年,拉封丹發表《寓言詩》第1集(共6卷),蜚聲文壇。1678至1679年,第7至11卷陸續脫稿,最後的第12卷於1694年問世。《寓言詩》是拉封丹的代表作,共收239首,題材絕大部分取自伊索寓言、古希臘羅馬和印度寓言傢的作品以及民間故事。《烏鴉和狐貍》、《知瞭和螞蟻》、《兔子和烏龜》等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作品。作者借動物世界影射人類社會,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譴責貴族階級的橫暴,描寫瞭勞動人民的苦難。《患瘟疫的野獸》寫群獸討論犧牲罪大惡極者,借以制止瘟疫流行。虛偽的獅王和佞臣狐貍等犯有滔天罪行,卻強逼無辜的驢子作犧牲品。《狼和羔羊》敘述一隻羔羊在河邊飲水,被蠻橫霸道的惡狼強行吞噬。《死神和樵夫》描寫農民在賦稅徭役的重壓下的悲慘境遇。《寓言詩》不僅形象地反映瞭17世紀下半葉法國的社會生活,而且收集瞭不少從人民生活中得來的富於哲理的材料。例如《農夫和蛇》說一個農夫救活一條凍僵的蛇反而被蛇傷害瞭性命,提出瞭不能對惡人講仁慈的教訓。《寓言詩》詩篇簡短精練,擬人化的動物對話富有戲劇意味。它吸取瞭一些民間語言的特點,深入淺出,流暢自然。大多采用自由詩體,間用十二音綴的亞歷山大體,韻律變化多樣,優美和諧。

《寓言詩》插圖

拉封丹故居

  拉封丹還寫過一些其他作品:《故事詩》(1664~1685) 、韻文小說《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1669)、科學詩《金雞納霜》(1682)等。

  1684年,拉封丹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晚年依附朝廷,與貴族社會人士過從甚密。在“古今之爭”中,站在保守派一邊,維護崇古守舊的文藝思想。1695年4月13日去世。

  

參考書目

 Taine,La Fontaine et ses Fables, Paris,1860.

 P. Clarac,La Fontaine, Paris,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