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劇作傢、批評傢。生於北安普敦郡一個清教徒的傢庭。約在1644年進入威斯敏斯特學校學習,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學的教育。1650年就讀於劍橋大學,1654年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他於清教徒攝政政體結束前開始文學創作,曾把《紀念護國公逝世的英雄詩》(1659)獻給克倫威爾。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他寫瞭《回來的星辰》一詩歌頌復辟及查理二世復位。他早期著名的詩歌《奇異的年代》(1667),寫1666年倫敦大火、瘟疫以及荷蘭戰爭等重大事件。

  1670年,德萊頓受封為桂冠詩人,並在宮廷任職。此後,他寫瞭許多政論詩。如《押沙龍與阿奇托菲爾》(1681),攻擊力圖確立蒙茅斯公爵為王位繼承人的輝格黨人,被認為是他的優秀的諷刺詩。《獎章》(1682)一詩也攻擊輝格黨,嘲笑他們在煽惑人民。同年又寫瞭諷刺詩《馬克·傅萊克諾》(1682)。德萊頓原是清教徒。1682年他寫的《俗人的宗教》一詩斥責天主教,歌頌英國國教,反對不信國教的人們。1687年詹姆斯二世企圖把英國變成一個羅馬天主教國傢,德萊頓又改信天主教,並寫瞭《牡鹿與豹》(1687)一詩贊揚羅馬天主教會,把它比作潔凈、不朽的牡鹿,辱罵英國國教為骯臟兇殘的豹。

  德萊頓寫的頌詩中著名的是他為慶祝聖西西莉亞日而寫的兩首短詩:《聖西西莉亞日之歌》(1687)和《亞歷山大的宴會,又名音樂的力量》(1697),詩中把音樂頌揚為美妙無比的藝術。德萊頓的頌詩和諷刺詩標志著英國詩歌中古典主義的確立。

  德萊頓是作品豐富的劇作傢,他寫瞭將近30部喜劇、悲喜劇、悲劇以及歌劇。他主要模仿法國悲劇詩人高乃依,寫瞭許多“英雄劇”。其中較好的劇作有《格拉納達的征服》(1672)和《奧倫—蔡比》(1676)等。這些英雄悲劇的主題是愛情和榮譽之間的矛盾。德萊頓還把莎士比亞的悲劇《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改寫成《一切為瞭愛情》(1678)。他雖然仍采用無韻詩體,但嚴格遵守古典主義的三一律規則,寫出一部完美的古典悲劇。

  德萊頓是英國文學批評的創始人,他的著名的文學批評著作有《論戲劇詩》(1668)、《寓言集序言》(1700)等。他首先對喬叟、斯賓塞、莎士比亞、瓊森、鮑蒙特、弗萊徹作出正確的評價。由於他在文學上的多方面的傑出貢獻,文學史傢通常把他創作的時代稱為“德萊頓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