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語詩人、評論傢。生於印度加利古特的一個貴族傢庭,於加利古特大學畢業。20年代末開始創作,最初以寫現代派作品為主。30年代傾向進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積極參加反法西斯運動,曾被選為孟加拉文化界反法西斯協會執行委員。他在詩歌創作上敢於創新,評論界認為他早期的詩象一顆顆珠子,但是缺少一條貫串的線。後來他的創作不斷提高,內容轉而為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大聲疾呼。他的詩集主要有《流沙》(1937)、《老書法》(1941)和《森吉伯荒廢的土地》(1947)等。詩集《《生存的前途》曾獲1965年印度文學院獎。他也是文學評論雜志《波裡喬伊》的主要撰稿人,寫有不少評論文章,有評論集《文學的前途》、《興趣與進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