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電影編劇、導演。生於施內貝格。1948~1951年在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學習哲學、教育學等,畢業後任教師,不久又到哈勒出版社任編輯,寫瞭不少詩歌與文學作品。1958~1964年為德發電影製片廠寫電影劇本,有《陌生人》(1960)、《醫生》(1961)、《現在和我死的時辰》(1963)等。隨後開始任導演。1965年自編自導瞭第一部故事片《洛特的女人》,3年後又將J.R.貝希爾的故事搬上銀幕,片名為《告別》。他還曾將A.茨韋格的兩部作品拍成電電視片,即《凡爾登的教訓》(1973)和《1914年的少婦》(1970),1971年,他再次轉向現代題材,自編自導瞭《第三者》(獲1972年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題材與《洛特的女人》雷同,也是講述婦女反對傳統觀念的故事。1975年拍攝瞭耗資頗巨的《洛蒂在魏瑪》,獲得很大成功,是民主德國參加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第一部影片。對這部影片,聯邦德國的評論傢卻幾乎一致否定。1976年他把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搬上銀幕,是一部非常質樸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