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蘭

  清初詩人。字芝五,號藥亭。南海(今屬廣東)人。順治十四年(1657)鄉試第一,後屢試不第,即潛心治學,從事詩歌寫作,名噪一時。康熙二十七年(1688)考中進士,選授翰林院庶起士,當時他已60歲瞭。第二年即告假歸裏,鄉居155年,周遊名山,與海內著名詩人酬唱,王士禛、朱彝尊、潘耒等都推重他。康熙四十二年(1703)被召回翰林院供職,因不識滿文而罷。次年返鄉,與屈大均、陳恭尹並稱為“嶺南三傢”。

  梁佩蘭詩,多酬贈和吟詠景物之作,也有發泄功名失意的怨辭,間亦雜有興亡之感。較有意義的作品是某些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如《養馬行》、《采珠歌》、《采茶歌》、《雀飛多》、《樵父詞》等。這一類詩,內容清新,語言通俗,感情自然,不失為佳作,但不多見。他的大多數詩仿古的習氣過重,筆調較為平淡直致。總的來看梁佩蘭的詩歌成就都還不能與屈、陳並論。

  著有《六瑩堂集》1集9卷,2集8卷。還有《廣州府志》、《南海縣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