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有1萬多人(1982),分佈在雲南省潞西、盈江、瑞麗、隴川、梁河、保山、鎮康、耿馬和瀾滄等縣,居住極為分散。其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傣文或漢文。

  德昂族文學以口頭的民間文學為主,傳統的民歌、神話、傳說、故事占很大比重。民歌中情歌比較發達。青年男女交往、戀愛,大都離不開以歌傳情。這些情歌多屬短篇即興之作,但也有長篇悲歌,如《蘆笙哀歌》。敘事長歌有敘述民族遷徙的《歷史調》、描寫幫工生活的《下緬甸調調》等。

  德昂族神話以《葫蘆育人》、《天王地母》神話較有代表性。前者說人是從葫蘆裡出來的;後者說人是由天上刮下的一百零二片樹葉變成。而另一篇《龍女人祖》神話則說:上古時有一個仙女住在山洞裡,隔三年出來一次,她被另一仙人的後代看見,二人結合,生出子女,就是德昂族的祖先。

  德昂族的民間故事比較豐富。影響較大的如幻想故事《青蛙和繡花姑娘》,通過怪孩子青蛙與繡花姑娘異類婚配故事,歌頌勞動者善良、忠厚的品格。生活故事《三次奇怪》深含哲理。

  德昂族與傣族、景頗族交錯雜居,其文學作品,在風格上兼具傣族細膩與景頗族豪放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