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術內容的歷史探究。它的目的是發現和解釋藝術圖像的象徵意義,揭示圖像在各個文化體系和各個文明中的形成、變化及其所表現或暗示出來的思想觀念。

  圖像學由圖像志 (iconography)發展而來。圖像志一詞來自希臘語εικωυ(圖像),在古希臘曾專指對圖像的精鑒,20世紀發展為關於視覺藝術的主題的全面描述研究。與圖像志比較,圖像學更強調對圖像的理性分析,Iconology的詞尾logy有思想和理性的意思,它研研究繪畫主題的傳統、意義及與其他文化發展的聯系。圖像學研究最有影響的學者E.帕諾夫斯基在《視覺藝術的意義》一書中,對圖像志和圖像學作瞭系統的闡述。他認為,圖像學對美術作品的解釋須分三個層次:①解釋圖像的自然意義,即識別作品中作為人、動物和植物等自然物象的線條與色彩、形狀與形態,把作品解釋為有意味的特定的形式體系。②發現和解釋藝術圖像的傳統意義。例如,確切地指出畫面上的人物、花朵象征著美德,13個人圍坐桌前描寫基督及其門徒在進行最後的晚餐等。這種對圖像所表現的故事、寓言等傳統意義,即作品的特定主題的解釋,叫做圖像志分析。③解釋作品的內在意義或內容,這種更深一層的解釋叫作圖像學。一個國傢或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宗教、哲學,通過藝術傢的手筆凝聚在藝術作品中,成為作品的本質意義和內容,即帕諾夫斯基所謂的象征意義。圖像學與圖像志的不同之處,就是圖像學發現和揭示在作品的純形式、形象、母題和故事的表層意義下面潛藏著的這種更為本質的內容。換言之,圖像學把美術作品作為社會史和文化史中某些環節凝縮瞭的征兆,而進行解釋。

  圖像學也適用於建築。對建築的內容──它的形式、結構與它的作用(包括它的象征意義)之間的關系的研究,叫作建築圖像學。建築圖像學較之傳統的工程技術建築史,或者形式分析建築史研究更加復雜。歐美現代學者把傳統的方法、形式分析方法與社會學方法結合起來,解釋建築的內容。他們的研究極大地更新瞭人們關於建築史的觀念。

  圖像學出現在19世紀下半葉,法國學者E.馬萊最早提出瞭圖像學這一概念。圖像學最初被看作歷史科學的一個附屬部門,它在很大程度上被限於純文獻價值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圖像學在美國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科。20世紀30年代,圖像學在歐美國傢進一步發展,探索到更深層的內容。由漢堡移遷倫敦的瓦爾堡研究所成為圖像學研究中心。瓦爾堡研究所的學者們發表瞭一系列圖像學論著,其中最有影響的是E.溫德的《文藝復興時代的異教神秘》。

  現代圖像學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其重點歸納起來至少有3個:①解釋作品的本質內容,即帕諾夫斯基所說的象征意義;②考察西方美術中的古典傳統,古典母題在藝術發展中的延續和變化;③考察一個母題在形式和意義上的變化。現代圖像學者經常把圖像學與形式分析、社會學、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等其他藝術史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對美術作品進行考察。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是現代圖像學的一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