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代後期青銅器。傳出土於湖南省安化、寧鄉兩縣交界處。共發現同形制器物兩件:一件藏日本泉屋博物館,高32.5釐米;另一件藏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高35釐米。

虎食人卣

  此器基本形狀為踞坐之之虎與人相抱持。有蓋和提梁,下部以虎之雙足與尾構成三器足,器形屬於酒器中的卣類。虎與人的造型均富有神秘色彩,虎口大張,齒牙森列,雙前爪抱於人的腰際。人朝向虎胸蹲坐,披發,著方領衣,赤足。背部衣領有方格紋,背上作獸面,臀部有雙蛇紋。人側首納於虎口下,雙手上伸,搭扶虎肩,足登於虎的後爪上。虎身上也裝飾著各種紋飾。背後正中以突起的觚棱為中軸,飾以有重角的大型獸面紋,構成對稱、完整的背視效果。虎前爪側面飾小、大夔紋,後爪外側飾虎紋。口開於虎頂,蓋上鑄立獸。提梁飾夔紋,兩端有象首。整個器物為立體雕塑與浮雕、線刻紋飾相結合,有雲雷地紋,裝飾風格繁縟,結構嚴密,表現瞭青銅器成熟時期的藝術特色。

  商代青銅器中屢見虎食人的形象。有人認為所食非人,而是鬼魅。但此器具體形象表示的關系不明確。有人因二者的動作似甚親密,而定名為乳虎卣。